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坚持在实践中通过“一带一路”、南南合作以及其他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等,切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是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新贡献。我们为各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开辟了更多空间,包括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们从2018年底开始做上海的进口博览会,2019年做了第二届,2020年虽然有新冠肺炎疫情,但是我们还在努力为第三届博览会做准备。就像前不久,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支持,中国工商银行携手标准银行集团运用“非接触”、“云推介”的创新方式,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境外招商非洲地区线上推介会。2020年6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我们主张加强互联互通,加大对外投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之后,我们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出要把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新连起来。

二是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新的思路。“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比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充分挖掘各方潜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使“一带一路”惠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实践充分证明,“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比如,“一带一路”建设所倡导的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全球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我们也在践行一种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也就是通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而不是要搞弱肉强食、大国强权、霸凌主义、丛林法则等。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要内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当然要跟世界各国打交道。因此,我们既要加强国内建设,把自己的功课做好,也要在国际上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这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目标。

中国是个大国,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体现在什么层面?首先我们对世界的格局要有一个认识,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体现在“百年”这个时间维度上。总之,世界出现了大变局、大动荡和大调整,以及高度的不确定性。从上个百年,也就是1900年到2000年,发展到现在的新的百年,也就是2000年到2100年,我们能看到国际秩序、国际经济与社会发展格局的剧烈变化,尤其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之下。对此,我们要继续观察,以不变应万变,坚持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运筹好大国关系,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至关重要。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1.美国

中美在贸易上的争端,是特朗普上台以后中美较量的重要表现形式,直接体现在特朗普想要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在贸易上多得好处。但实际上不是那么简单。美国有很多智库,有个权威智库叫新美国安全中心,就发表过一个《权力的游戏》的研究报告,主要谈如何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美国方面一些人就觉得,这是对美国现在的霸权地位的冲击,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反制”。所以,这个报告里充斥着的全是对“一带一路”的负面解读。

所以,中美贸易争端表层似乎是讲贸易不平衡,美方认为贸易逆差过大,但实际上中层的原因是要打压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深层看是政治和外交方面想遏制中国的崛起,保住美国的超霸地位。现阶段的美国政客把美国现在往下走的困境,归咎于中国的崛起,而不是想自身的原因,所以把“一带一路”认为是中国要搞地缘政治扩张,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说成中国具有全球的野心。从这样一种心态来考虑,中美的较量和博弈,必然具有长期化的态势。

不能因为美国打压中国,我们就感到没办法了,或者像有的人说的中美必有一战了。对于美国,我们坚持“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思路。我们现在还要继续跟美国谈判。2020年1月15日,经过13轮谈判,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美国白宫东厅签署。当然,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这一协议的执行带来了障碍,我们要做的是避免最坏的情形和摩擦升级。同时,我们对内要保持清醒冷静和战略定力,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勇气,推动我们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赢取改革开放的时间窗口;对外要与欧盟、东盟、日本、韩国、南美以及非洲各国联系,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寻求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机构的协调,避免贸易争端升级扩大,通过“一带一路”的参与国家来扩大战略纵深。我们要继续朝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目标努力,引领新时代中美关系的建设和发展,寻求“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通过对美外交显示出大国担当,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2.俄罗斯

1994年,中俄就建立了建设性伙伴关系。可以说,中俄的伙伴关系是不断升级的:1996年发展成为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发展成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2011年发展成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9年,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可见,中俄两国关系是在高水平运行的,是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对话而非对抗、结伴而非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也是世界上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中俄在很多问题上相互依托,对彼此核心利益相互支持。比如,中俄两国多次在联合国安理会共同反对个别大国像干预利比亚内战那样干预叙利亚事务。叙利亚内战以来,两国共同呼吁要谈判解决冲突。俄罗斯一直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俄罗斯还与中国合建导弹预警系统,增强中国的防御能力。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总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可以说,发展中俄关系是上不封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俄外交,可以带给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稳定性和确定性,具有全球性意义。

3.欧盟

中国与欧盟(英国脱欧后,还有26个成员国)也建立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建立多极化世界的共同诉求。欧洲方面也反对单边主义、主张多边主义,在美国单边退出伊核协议时,欧洲方面则坚持继续执行。

我国与欧盟有共同的经济发展合作诉求。欧洲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因此,一些欧洲国家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倡议。虽然美国给欧洲压力,但是欧洲国家仍然积极加入亚投行、参加上海进博会等。新担任欧洲理事会的主席米歇尔说,在中美摩擦的背景之下,欧洲可以扮演很关键的角色。其中,贸易协作和气候行动就是重点。在贸易方面,我们与欧洲有共同的多边贸易主张;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特朗普政府退出了《巴黎协定》,也遭到了欧洲国家的反对。

因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扩大我们与欧盟的共同利益诉求,寻找更多的共同点,为这个动荡的世界格局增加战略稳定性。

4.德国

中德关系发展得非常好。2004年,中德就建立了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2014年,中德关系又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贸易额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德国也是欧洲各国中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截至2018年,我国从德国引进的技术高达2万多项、合作金额800多亿美元;默克尔总理多次访华;德国顶住美国的压力,对华为5G进入欧洲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

5.法国

中法关系有着良好的基础:1964年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发展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并率先同我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分别是在1997年和2004年。2014年,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以后,他自己说,每年都必须到中国来进行一次访问,他这么说也这么做,2018年,马克龙总统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19年再次访华,中法签订了中法关系行动计划,在政治互信、保护地球、促进互联互通、推进双边贸易与双向投资、促进传统和新兴领域合作,包括促进文化创造和人文交流等方面,采取共同行动。中法两国的共同诉求有:推动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加强联合国权威等,需要合作的点有很多。

6.英国

2004年,中英关系从全面伙伴关系进入到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

结合英国的主要特色,中英两国开展了金融合作,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伦敦设立“人民币清算行”。英国成为首个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的西方国家,也是首个将人民币纳入到外汇储备的主要发达国家。

我们的大国外交,对不同的重要的西方大国分别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发力也是在一些主要领域,像英国是金融方面,法国文化方面很突出,德国是技术转让,都各有特色。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