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火热生活 走进群众心坎(2)

贴近火热生活 走进群众心坎(2)

宁夏:下最大的力气 啃最硬的骨头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攀 

六月中上旬,在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中,我有幸再次走遍宁夏的山川大地。从最北端的贺兰山下到最南端的六盘山区,领略了高山、湖泊、草原、沙漠、戈壁等差异巨大的自然景观,徘徊在脑海久之不去的还有宁夏西海固地区干部群众一张张自强不屈、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脸。

贴近火热生活 走进群众心坎

光明日报记者张文攀(右)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龙泉村采访。马照刚摄/光明图片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行驶,一眼望不尽的苍翠。山坳间,红顶白墙的砖瓦房掩映林间。忽然想起一个人和一群羊的故事。7年前,坐火车第一次从中部的老家一路向西,两边的自然景色逐渐从郁郁葱葱变为“黄肥绿瘦”。即将驶入宁夏的时候,车窗几乎贴着外面的大山。山坡上,一个年轻小伙衣着褴褛,赶着一群羊往山上走,火车鸣笛声响起,他扭头张望、目不转睛,我似乎看到了那双眼睛里的好奇和懵懂:外面的世界什么样?那里是不是有不一样的生活?时光飞逝,若不是再次置身山峦间,也许很难记起他和他的羊群。7年来,中国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或许早已改变了他家乡的面貌。在迈向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无数和他一样的贫困群众,都融入了这个火热的时代。

雨中的彭阳县,远山含黛,云雾时隐时现。一大早,白阳镇中庄村党支部书记闫生栋邀请县上的农技师来给种养殖户讲课。下午,他冒雨带着几十户村上的致富带头人和群众,在村子的各小组观摩,互相学习致富的好经验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好做法。“先在村上、镇上看,然后再到县上观摩学习,最后一站是临近的大湾乡杨岭村,就是激励群众在互比互学互帮互助中不断提高自己。”闫生栋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庄村样样都不能落后,村民期待的产业梦、宜居梦、文明梦、平安梦、幸福梦“五个梦”慢慢都要实现。

在宁夏的贫困地区,更多与贫困世代相拥的人,正在进行收官之年的最后冲刺。

闽宁镇原隆村的扶贫车间里,面对手机那头的潜在客户,27岁的西海固移民海燕流利地直播卖货。要知道,她可没上过几天学。海燕说,搬出大山好几年了,头一次知道自己还会做这么多事,一个月两千多块钱的收入,让她拥有了养家糊口的自豪感。海燕所在的巧媳妇直播团队,曾有着相似经历的姐妹们,也收获着同样的幸福。

这片黄土地上,从来不乏有梦想、肯吃苦、敢打拼的人。从一双双清澈的眼眸里,我看到了他们不仅满怀小康愿景,更有实现的路径。作为一个在这里工作了7年的外乡人,今日的“塞上江南”,有些许陌生,却又那么熟悉。陌生,是因为这些年它从里至外的变化,已非旧时模样;熟悉,是因为这方百姓誓要摆脱贫困的倔强和拥抱幸福生活的坚定,每天都在持续。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