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伟大历史实践与时代探索

党的伟大历史实践与时代探索

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面对中华民族日益深重的苦难,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重建民族文化主体性地位、推进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革命道路。

传承文化——

中国共产党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气象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初,近代中国寻求民族自由解放、反思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探索,就已深刻地融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血脉之中——要使中华民族彻底摆脱被压迫和被奴役的命运,真正实现现代化,不仅需要物质与技术的超越性发展,更加需要思想与文化的再造,尤其需要为民众提供一套重新可以安顿身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在《论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谈到,“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一论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五四新文化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中华文明遗产的继承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言者。

1945年,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一文中,直接借用民间传统故事,来表达中国共产党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亦化用了儒家思想来阐释共产党员的修养,提出要在革命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树立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文化基因,它奠定并且标识了我们的民族特色,我们的文化认同。

“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如果在中国道路背后没有一整套中华文化价值体系作支撑,这条“道路”就缺乏中华民族广泛认同的文化之“道”。如果没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就无以谈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成为诠释中国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与方法,使中华文化古老的道德生命焕发出了现代光辉,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得到了延续、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它不仅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政党,更是一个延续几千年文化根脉、与我们的人民与我们的传统血肉相连的政党。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信念,使得它在中华民族遭遇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

砥砺奋斗——

中国共产党引领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从生死伦理的终极视角,通过纪念平凡而伟大的战士张思德,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了深入阐发。他说:“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一方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意识,另一方面又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的救世情怀紧密相连。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创立了一套基于传统又高于传统“尚民”意识的现代政治价值观念——“为人民服务”。这一浸润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人民情怀的政治文化观念,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

1949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在此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继续以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内在力量,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现实的深相融合。“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无不展示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面貌。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着复杂而激烈的社会转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以超凡的理论勇气与创新实践,在不断回应时代主题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刻的人民情怀,以及百折不挠的奋斗进取,凝聚了强大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不论是舍生忘死的革命牺牲精神、还是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不论是甘于奉献的理想主义精神、还是排除万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之中始终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历史传承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基因。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道德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基础性保障,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

开创未来——

中国共产党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然而,纵观当今世界,核战争、核能源扩散的威胁始终存在;信息时代全球经济的不平等日益加剧;恐怖主义所带来的文明的冲突依旧严峻……在综合判断中国历史发展方位和世界总体局势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命题与重要思想。这一崭新的文明观不仅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下关怀,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所焕发的自信、开放与包容的精神气象。

在中西文明深度交融、全球遭遇共同危机的当下,资本主义扩张型、自利型的文明发展模式遭遇了困境。唯有在尊重文明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增进彼此之间的互惠互利,才能最终实现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世界和平的长远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抗疫中以科学、迅速、精准的决策部署,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与有效的社会治理能力写就了一张令世界信服的“中国答卷”,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率先控制疫情的情况下,中国又积极投身到国际社会的抗疫合作中。一方面,中国向许多深陷疫情的国家派出医疗支援队、捐助了大量宝贵的医疗物资;另一方面,中国积极配合世界卫生组织相关部署,举办多场跨地域的治疗经验视频会,发出增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倡议。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不断以实际行动推动着全球公共治理的完善与发展,更身体力行地投入到全球抗疫合作的具体实践中。这些行动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建立平等互谅、共商共议的伙伴关系;打造公平正义、合作共享的安全格局;寻求开放包容、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促进多元多彩、交流互鉴的文明交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实践与时代开拓,不仅塑造了全面发展的中国形象,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一方面,它是一个立足中国、胸怀历史、充满动量的文化体系;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放多元的文化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指明了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对于人类文明的深刻意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不仅是传统中国的担道情怀与天下关怀的现代书写,同时也是一个来自人民的现代政党向未来中国与人类文明,所交出的一份时代答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所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系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