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发展和完善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是要脱离和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是要照搬西方民主和政治体制模式,而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制度和党的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一、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坚决反对山头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要积极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政治觉悟。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是一个完整的领导集体,具体指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深化党的组织机构改革,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优化部门职责,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更加坚强有力。要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升级为委员会,新组建了国家监察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和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这些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研究决定相关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或为党中央决策提供服务。决策形成后,要由这些机构负责协调党政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对这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外事委员会等重要部门的主任。各委员会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相关方面的党政领导干部担任办公室主任。

三是要健全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高度统一。党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既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也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立法体制机制、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以及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

四是正确处理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历史经验证明,国家治理体系只有适合本国具体国情、民族特点和适合时代精神,才能促进本国的发展进步。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多党制的政治体制,不适合中国,中国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国实行一元化的国家权力结构。党领导一切,党是领导核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核心,正确处理党和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的相互关系。要完善党领导各级组织、机关以及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组织等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

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是高度一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形式和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需要改进党对人大的领导制度。党要支持人大工作,就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各级人大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

五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和执政党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对重大决策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项监督。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的制度。要继续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健全协商规则,丰富协商形式。坚持党领导下的统筹推进人大协商、政府协商等多方面的协商民主。

六是要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完善政府的各项制度和体制机制。党要支持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职责体系、组织结构、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要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要把党的领导真正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落实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要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确保令行禁止。要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及其履行职责的全过程。

七是要严格执行各方面、各部门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制度。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和中央书记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汇报工作,听取党中央的意见和工作部署,已形成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和贯彻落实,强化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了党和国家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与国家管理相比,国家治理主体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国家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而国家治理的主体不仅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党和国家权力机关,而且包括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党、人大、政府、政协、社会各界,以及各领域、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如何把国家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组织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为搞好国家治理作贡献,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这一艰巨任务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执政党要胜任这一使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特别是要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本领。

一是进一步健全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党代表人民执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将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寓于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从而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群众路线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又是党凝聚人心和力量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国家治理必须遵循的根本方式方法。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增强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要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联系群众、了解民意、做好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群体工作体系,广泛联系群众、全面服务群众。要坚持人民团体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真正把各自联系的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国家和社会治理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一切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各级领导班子的基本工作制度,无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善于正确集中。要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各项制度。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科学阐明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指出要善于“弹钢琴”“只唱一出《香山记》”“两个结合”“善于当班长”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认真重温毛泽东的这一著述,改善工作方法。各级领导班子要建立健全民主讨论研究问题的制度,要切实保证领导班子每个成员都能畅所欲言、独立发表意见,不随声附和、不回避矛盾、不搞好人主义。要鼓励不同意见相互讨论交流。坚持在民主讨论中形成相对一致意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发扬民主,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善于从不同意见中发现真知灼见。民主是基础,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才能形成集中统一的意见,形成领导班子的决策。要进一步规范集中的机制、程序和方式方法。要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和性质,明确规定进行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无记名投票表决等方式。重大事项和重要人事任免,必须进行“票决”。

三是坚持科学决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离不开科学决策。实现科学决策,要健全科学决策机制。要加强重大决策前、决策中的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认真负责的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础和前提。调查研究应当为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应当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热切愿望。各项决策都要建立健全科学论证制度,论证作出相关决策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要由相关部门向领导班子提出正式的建议报告。领导班子成员对报告进行深入讨论。论证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讲真话、实话。除极少数需要暂时封闭讨论的议题外,大多数议题的论证都应采取开放的方式进行。一些问题的论证,可以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要按规定进行风险评估,其中包括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资金和能源保障、可持续发展指数、项目完成的能力和效果等。风险评估可委托第三方和专业公司进行,以保证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

四是强化决策和执行力。决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决策不贯彻落实,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就会成为“稻草人”和“摆设”。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正确决策,而且要强化决策执行。强化决策执行,必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狠抓贯彻落实的本领。强化决策执行,必须建立健全明确的决策执行责任制。“一把手”要全面负责领导班子决策的执行,带头执行相关的决策。领导班子成员重点负责执行自己主管工作相关的决策,同时配合其他方面决策的贯彻落实。强化决策执行,还必须加强对决策执行的督促检查和监督。纪委监察机关作为党和国家专门的监督机关,要着力加强对决策执行的监督,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领导班子的各项决策。必要的话,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专门决策执行的监督工作。

五是持续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高质量队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需要建设一支有理想抱负、理论修养、实际工作经验和领导才能的干部队伍。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力量。因此,全面提高干部的治理本领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增强执政的八个本领,主要包括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本领,保证其模范遵守党章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要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新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克服片面发展的政绩观和单纯追求GDP的做法。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进改革创新本领,保证其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及其他方面的改革,能够创新体制机制,开拓新的工作局面。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风险的本领,保证其能够发现、化解和防止各种风险,其中包括政治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特别是重大疫情风险。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大考,又是一面镜子,也是磨刀石,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暴露了我们一些干部和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等方面的一些不足和短板,显示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本领不足。

建设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和干部人才政策。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忠于党和人民、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勇于担当的用人标准,坚持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够胜任国家治理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的用人条件。选拔培养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和任人唯贤的风气。要不断改革完善干部选拔、培养、任用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坚持用人上的民主集中制,反对和防止用人上权力过分集中和少数领导干部独断专行。要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干部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又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要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积极改革、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强国战略,实行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积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集到国家治理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要着力在基层一线和艰苦的环境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要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疫情中严格要求和考验干部。对勇于担当、认真负责、能力突出、办事效果好的干部,应当大胆使用、破格提拔;对工作拖拉、不担当、不负责任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令其改正;对问题严重的干部,要及时问责、直至撤职查办。

三、进一步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和长期不变的政治任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要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而且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要坚持管党治党要严、紧、实,坚决防止和纠正宽、松、软的问题。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政绩观和发展观出现了偏差,从而忽视和削弱了党自身的建设。这就出现了“党不管党”的问题,导致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下滑,党的模范带头作用削弱,贪污腐败现象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党中央反复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就是党要把党的建设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核心和首位,通过党的建设带动各项工作的发展,通过党的领导推动国家治理。要避免党的工作偏离党的建设这一中心。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全委会、常委会,都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书记作为领导班子“一把手”,当然要负责全面工作,但其首要的职责是“管党”、抓好党的建设,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意识。党委书记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责任人。党的建设出现问题,首先要追查党委书记的责任。党的职能部门,特别是纪委、组织部,是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直接负责机关,要进一步健全管党治党的制度和体制机制。

二是要建立和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补“钙”壮“骨”,防止得“软骨病”和出现“两面人”。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思想教育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全党牢记党的宗旨。全体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

三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列宁曾指出,“徒有其名的共产党员,就是白给也不要。”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根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激发党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要切实尊崇和严格遵守党章,坚持按党章办事、依规治党。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协调一致、高度统一。

四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要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并健全相关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政治纪律,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和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和克服个人主义、宗派主义、圈子文化以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两面派作风。

五是要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制度,增强执政党自我监督、自我净化能力。面对“四大考验”“四大风险”,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四自能力”。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坚持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对监督工作的双重领导体制。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制度,建立健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络。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要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纪律的约束和制度的监督下工作生活。要坚持反腐败斗争,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干部不能腐的制度约束。

六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国家治理是由党领导、政府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国家治理的主体。人民群众及其基层组织的参与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的好坏。党的基层组织一方面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贯彻落实,另一方面领导基层治理。党的基层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农村、学校、街道社区的党组织,都要建设成为国家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宣传党的主张,动员组织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决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要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深入了解及时反映民情、民意、民诉,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保证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