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

东城 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

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在这里,集中了公安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家中央部委机关和国家局级单位、多家北京市属单位,以及中石油、中海油等800余家央企,政务服务功能凸显;在这里,中轴线纵贯南北,天、地二坛遥相呼应,故宫、天坛、大运河故道玉河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坐落于此,名人故居和各地会馆荟萃,各类文保单位星罗棋布,文化是其深厚的底蕴;在这里,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让老胡同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全力保障 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品质

东城区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始终把“政治中心服务保障”摆在首位,牢固树立“红墙意识”,健全“四个服务”机制和重大活动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坚持“崇文争先”理念,努力打造“五个东城”——“文化东城”“活力东城”“精致东城”“创新东城”和“幸福东城”,全力营造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

全力保障重大活动,开创“四个服务”新局面。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强化主战场意识,建立健全三级指挥体系,统筹开展全区21个方面60项安保任务,实施9大类26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做好23处集结疏散路段保障,所有安全生产高风险点位得到有效管控,交通运行和停车管理顺畅有序,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运行平稳,圆满完成三次演练和庆祝活动当日服务保障任务,向党中央、北京市和全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面履行首都功能核心区使命担当,高质量完成全国两会、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园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

在做好重大活动常态化服务保障的同时,东城区始终坚持高标准、精细化,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管理。

东四街道的东四九条经过近6个月的集中治理和试运行,成为东四街道首个不停车街区,胡同东口新建成的停车场以惠民价格提供了车位,解决供需难题。

在此之前,王府井地区已经打造了北京首个“不停车街区”,周边15条道路和胡同全部实现了不停车。今年,还将以王府井地区为重点,打造18公里王府井区域慢行系统示范区,推进南护城河慢行系统融合开放道路健身步道建设。

在建国门街道苏州胡同,通过地区挖潜,建成三座科技感十足的立体停车设施,解决了周边平房区居民150个停车位,让拥挤的胡同重新归于安宁。像这样“小型化、隐形化、端口化”的停车设施,目前正在东城区全力推进,南锣鼓巷南口、前门草厂胡同等8处停车场建设项目共为周边居民新增了1200余个停车位,不仅优化了街巷空间功能,也让“老巷幽宅静树依”的胡同风貌逐渐回归。

老胡同停车难是困扰老城区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近年来,东城区以“规划引领+共享合作+科技支撑”为重点,坚持以停车治理促交通环境治理,通过开展公共建筑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增建停车场、提高道路停车电子收费高点视频覆盖率等方式,缓解了东城区多年来停车难的问题。目前东城区已经实现了全区85条道路、6000余个停车位电子收费全覆盖。

周六一大早,东四街道古色古香的胡同就热闹起来,区、街领导,机关干部,东城社工,在职党员,志愿者,社区家庭等共计800余人、20个驻街单位参加街道周末大扫除活动。整治院落环境卫生、清理大件垃圾、垃圾分类宣传……据了解,东城区首倡的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在东四街道已经持续开展了4年多。垃圾清理了,违建拆除了,敞亮的胡同里出现了许多边角空地,这些空地被居民们利用起来,成立了社区社会自治组织“花友会”。花友会成员认养管理花池、花箱子,葫芦爬满藤,鲜花开满巷,胡同里多了一个个微花园。

东城17个街道持续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不但美化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也让老街坊们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减量提质 让核心区“静”下来

走进位于美术馆后街40号的“美后肆时”,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建筑,地上一层,地下三层,共有活动空间21处,总建筑面积5411平米。这里是由美术馆后街地铁8号线盾构工程腾退后建成的,目前是北京老城区最大的基层公共文化场所——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这里可以为市民提供阅读、歌舞、戏剧、国学、艺术、文创、园艺、美食、健身等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特色文化体验。

“窗户还是原来老建筑的样式,坐在这里借着老窗透过的阳光阅读,简直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居民王女士说。面阔五间,精美的砖雕,墙壁上保存完好的西式壁炉,屋顶正中的木构套叠藻井……北京首批历史建筑之一、位于北极阁三条22号的宁郡王府家庙缘庆禅林,疏解腾退后变身“缘庆书苑”重新开放,并面向居民免费开展公共文化活动。

在位于东北二环外侧、毗邻清水苑社区的香河园口袋公园,面积达9450平方米。步入园内,依着下沉地势,园内设计出层层叠落的谷地,层叠的花台间不时喷出细密的水雾,在炎热的夏季起到局部降温的作用。像这样的口袋公园,在东城不胜枚举,很多都是利用疏解腾退后的空间建起来的。

近年来,东城区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并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让核心区“静”下来。

老城保护 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以前我们羡慕你们住楼房的,现在该你们羡慕我们了。”在雨儿胡同30号院,70岁的居民崇宝才搬回改造后的老院落,对现在的生活环境很满意。而雨儿胡同的变迁,讲述的是东城老城复兴的故事。

近年来,东城区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把推动老城保护复兴放在第一位。创新推出了全市首个“申请式腾退”和“申请式改善”政策,坚持自愿申请原则,是走是留居民自己说了算,同时,在“申请式腾退”政策基础上,编制完成若干政策,实现了老城保护政策体系的搭建。

2015年起,通过“申请式腾退”,东城区对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蓑衣、福祥4条胡同的一批院落进行了腾退改造。雨儿胡同启动“申请式腾退”后,30号院的崇宝才和另一户居民选择留下。紧接着改造拆除了违建、留下老砖瓦、地面是青砖,木质窗棂内藏着断桥铝门窗……曾经的大杂院变成名为“雨儿人家”的“共生院”。曾经拥挤不堪的院落和胡同敞亮了,留下的居民也过上了“下厨不出户、如厕不出院、洗浴在家中、储物有空间、晾晒有设施、院内有绿化”的现代化生活。

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围绕文化东城建设,东城区把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作为老城保护的重要抓手,全面打造历史文化“金名片”。

位于南池子大街136号的皇史宬,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建筑群。2019年底,东城区启动皇史宬文物腾退工作,3天内完成签约率100%。皇史宬也成为继社稷坛、天坛、太庙后,东城区顺利实施完成的第四处中轴线重点文物腾退项目。目前,皇史宬已完成非文物建筑的拆除工作,下一步将由故宫进行修缮利用。

近年来,东城区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积极推进重点文物的腾退,共启动实施了社稷坛、太庙、天坛公园、皇史宬、法国兵营旧址等33处重点文物的腾退,目前已完成31处,另外2处正处于收尾阶段;实施了公交110场站腾退后绿地及御道恢复、永定门公园御道保护提升等风貌整治项目。

街区更新 打造老城复兴的标杆

漫步在如今的雍和宫大街,宽阔的街道两侧建筑各具特色:从清代民居四合院、民国风商铺过渡到新中式建筑,整条大街呈现出“慢街素院、儒风禅韵、贤居雅巷、文旅客厅”的历史风貌。

在街区更新理念的指导下,2019年雍和宫大街完成环境整治提升,实现“多杆合一”“箱体三化”,成为全市的样板街巷。

作为崇雍大街整治的一部分,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的整治提升工程也于今年7月底启动开工。结合“街区更新”经验,其整体设计风格保持并延续大街现状及历史上“北古南新、多元并存”的风貌肌理,打造胡同生活体验区和多元特色街区。

街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础所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今年东城区以中轴线沿线、故宫周边、崇雍大街沿线为重点区域,确定了8个重点街区和15个试点街区,全面推动街区更新工作。

来到位于前门街道的草厂四条,在这条获评“北京十大最美街巷”的胡同里,可见火红的柿子、沉甸甸的石榴坠在枝头,葡萄藤在葡萄架上蜿蜒生长。这里利用疏解腾退的地下空间配置了生活性服务业设施,主食厨房、彩电、理发店等一系列便民设施方便居民,做到“一刻钟便利生活服务圈”全覆盖。

草厂三至十条是北京唯一一片南北走向的胡同片区,这里在试点“共生院”。这个毗邻前门三里河的胡同片区,通过引入新居民,既让腾退房屋得到利用,也为胡同注入新生机。

今年起,东城区启动了第二轮的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将利用三年时间完成982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提升任务,今年计划完成425条。

根据东城区新制定的2020年街区更新工作方案,将在每个街道开展1-2个街区更新试点。以中轴沿线为重点开展街区建设,实施崇雍大街沿线、故宫周边等重点街区保护更新,形成一批共生院,打造老城复兴的标杆。

民生改善 老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现在有了物业,刷楼道、理电线、安门禁,逢年过节还组织茶话会呢!”在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赵家楼社区,30多年的老住户郭砚菊不住地感叹这几年的变化。

为解决老旧院落失管问题,去年赵家楼社区创新引入非公党建资源,通过“社区+非公企业+居民”三方联动,共同参与老旧小区综合治理,逐渐探索形成党建引领老旧小区综合治理的“赵家楼模式”,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今年5月,北新桥街道联合供货商“街坊铺”在九道湾社区上线东城区第一家“智能菜站”。菜站面积30平方米,不仅售卖蔬菜水果,还有百余种各类日常食品百货。菜站的出口设立了自助结算终端,还配备了人脸识别及测温门禁系统,疫情防控期间,还能提示居民佩戴口罩。

截至今年7月,东城区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餐饮等八类便民商业网点2901个,经营面积约50万平方米,连锁网点数量1488个。蔬菜零售、早餐、超市便利店等八种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实现了社区全覆盖。

不仅如此,今年东城区47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建成“医养结合”“康养融合”等特色社区养老驿站,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8月8日,“2020东城区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幕式在明城墙遗址公园拉开帷幕。健身项目展示、胡同迷你马拉松、全民健身赛事……各项体育活动,直接参与群众十余万人次。东城区以建设“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为契机,深入推动“文化+体育”、“体育+文化”、“体教”融合、“体医”融合,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东城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5对深度联盟、13所新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8条优质教育资源带、7个教育集团,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以学区为单元的新供给侧改革,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参与的学区制教育治理新结构;稳步推进青少年教育学院建设;构建培养东城教育优秀人才、集聚基础教育实践经验的“四名工程”,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果让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医疗卫生方面,东城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在社区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全区238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17个街道177个社区居委会无缝对接,打造由社区组织、家庭医生团队、功能社区和社区居民组成的社区健康网格。

底线思维 筑起城市安全屏障

8月12日,东城区迎来今年最强的一场降雨。全区4013名抢险救援人员在岗备勤、加强巡查检查,各单位密切关注汛情险情,加强老旧平房、低洼院落、建筑工地、人防工事、易积滞水点、下凹式立交桥、排水设施、河道等重点部位、隐患部位的监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建工程施工现场防汛应急备勤人员共计2095人。房管部门安排258人对辖区危旧房屋、低洼院落等进行巡查。园林部门安排专业应急抢险队伍10支,408人对所属的公园涉水湖面、沿街路树、行道树木进行巡查。通过全面动员部署,加强雨前隐患排查,配齐防汛物资器材,科学调配应急抢险队伍,强化雨中巡查检查,及时妥善处理各类险情。面对强降雨,城市运行正常,未发生突发事件和灾情。

为保障城市安全,今年1月份东城区制定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今年计划落实首批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任务,到2025年形成有首都特色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到2035年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安全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形成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新时期,新机遇!东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进一步释放“四个服务”能量,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东城区始终坚持“崇文争先”理念,着力打造“五个东城”,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奋力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东城篇章。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