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酒文化”鄙俗至极

“逼酒文化”鄙俗至极

任何东西一旦扯上了强迫,那意味就变了,哪怕是一顿饭、一杯酒、一口茶。“酒”不仅仅是酒,“喝”也不是个人的事,因为在喝的“规矩”和“意义”背后,总有需要达成的目的。

“能喝八两喝半斤,这样的同志不放心;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职场中,诸如此类的顺口溜不少,话里话外传递着同一个意思:酒瓶就是水平,能喝等于能干。虽说荒谬至极,怎奈信奉者众。这不,前不久一位银行新员工就因此挨了领导的打骂。新闻甫一发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对此心有戚戚,痛斥涉事领导又担忧员工职业前景。仔细咂摸,这背后有一个颇为讽刺的现实:大家对“逼酒文化”厌恶至极却又无可奈何。

虽被冠以“文化”之名,但说实话这套潜规则里只有酒。如果硬要扯上“文化”二字,那恐怕也是“我干了,领导随意”的媚权文化。中国的酒之所以会衍生出一套文化,恰恰是因为古人视其为一种雅趣。与席宾客以文会友、以酒助兴,曲水流觞、行令赋诗,好不快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酒至微醺,悲欢离合倾泻而出。这样喝酒、这样的酒局,没有察言观色、虚与委蛇,只有才情展示、人文表达。

同样的酒,为何味道不同?只因有个“逼”字。“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任何东西一旦扯上了强迫,那意味就变了,哪怕是一顿饭、一杯酒、一口茶。“酒”不仅仅是酒,“喝”也不是个人的事,因为在喝的“规矩”和“意义”背后,总有需要达成的目的。在那个银行的酒桌上,所谓领导信奉的是何种法则?下属们谁喝得多、喝得快、喝到醉,谁就最“上进”。

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的“逼酒文化”,很多都是披着风雅的外衣,包裹着职场霸凌的内核。更需警惕的是,这样的歪风多了,负面效应会呈几何级数放大,最终绑架社会风气。这场局里你是居高临下、被人恭维的“主宾”,下场局里你可能就是低三下四、谄媚别人的“主陪”。此局彼局、层层发酵,酒成了“灵丹妙药”,那还要原则和规矩作甚?处处“无酒不说话、无酒不办事”,那些不会喝、不愿喝、不甘于跟庸俗风气同流合污的人,岂不要被逆淘汰了?

抬高酒桌的能量,就是在给歪风邪气甚至腐败行为打掩护。但激浊扬清,仅靠个人孤勇不现实。“八项规定”出台这些年,多地禁酒令持续升级,解放了一批“陪酒专业户”,涤荡了作风积弊。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压态势还是要继续,党风政风社风仍需持续革新。每个人都学会说“不”,“不喝酒就要挨巴掌”的闹剧才会越来越少,直至绝迹。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