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先锋

百年先锋

杨靖宇:百战死沙场,碧血耀千古

刘 颖

W020200909547901905765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烈士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敬送了花圈。

杨靖宇本名马尚德,河南确山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地领导了多次农民暴动。此后不久,他离开老家远赴东北工作,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号召下,杨靖宇努力团结各种抗日力量,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

杨靖宇用兵战术灵活,指挥得当,连战连捷,成为日、伪军的心腹大患。为此,敌军集结重兵,企图将杨靖宇领导的队伍困死在白山黑水之间。1936年,杨靖宇率领部队取得“摩天岭大捷”,接连失败的日、伪当局见情势不妙,便开始实施并村移民和保甲连坐政策,严格控制老百姓出入,尤其是控制粮食进山,还悬赏两万元收买杨靖宇的人头。这样一来,部队的后勤工作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为了打破敌人封锁,杨靖宇在深山密林中建立了很多密营,用以储存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但在生死关头,第一军一师师长程斌叛变,带着敌人把抗联的70多座密营一一破坏,一夜之间,杨靖宇的队伍陷入弹尽粮绝之境。

1940年2月23日,和大部队打散且数天没有进食的杨靖宇遇到几位上山打柴的村民,便拿出钱让他们帮忙买些食物和棉鞋。没想到,其中一位村民竟然将遇到杨靖宇的消息泄露给了敌方。敌军接到情报后,马上将杨靖宇所在的濛江县附近的密林包围起来。带队的敌军头目向他喊话:“如果你肯投降,一定会得到重用。”杨靖宇斩钉截铁地回答:“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还在各地转战,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也将抵抗到底,开枪吧!”劝降不成,敌人恼羞成怒地朝着杨靖宇藏身处猛烈开火,杨靖宇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惨无人道的敌军割下了杨靖宇的头颅回去邀功,还极其残酷地剖开了他的遗体,他们不能理解,被包围追击了5天5夜、没有丝毫机会弄到食物的杨靖宇是怎么在冰天雪地中生存下来的?解剖的结果是,杨靖宇的胃里竟然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没消化的树皮、棉絮和枯草梗。

杨靖宇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利益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1946年,濛江县正式更名为靖宇县,以表达人们对烈士的永久纪念。1949年,郭沫若为他题诗:“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赵尚志:救国的事业

我要坚决干到底

谢文雄

W020200909547901931696

赵尚志是我国著名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合众社记者时曾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赵尚志,1908年生,辽宁省朝阳县人, 1919年春随家迁居哈尔滨。1925年,他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北地区早期中共党员之一。这年冬天,经党组织批准,他南下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因对蒋介石策划的“中山舰事件”和所谓的“整理党务案”不满,他毅然退出黄埔军校,按照党的指示回到哈尔滨开展革命工作。工作期间,赵尚志曾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始终坚贞不屈,并斩钉截铁地说:“我是爱国青年,国难当头,救国的事业我要坚决干到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全力营救,赵尚志最终得以出狱。

1933年10月,赵尚志领导创建了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他带领队员们庄严宣誓:“我们珠河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为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出东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1934年6月,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与李兆麟等领导创建了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第二年初,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成立,赵尚志任军长。

1936年1月,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后改为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成立,赵尚志被推选为总司令。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与“清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赵尚志率领部队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欢乐的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在半年多的远征中,这支队伍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退了日、伪军的一次次进攻。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对敌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他誓死不降,并痛斥审讯他的伪满警察:“你们和我不同样是中国人吗?你们却成为卖国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随后,壮烈牺牲,年仅34岁。

为了纪念这位抗日英雄,1946年,珠河县农工代表大会决定将该县改名为尚志县(今为尚志市)。赵尚志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与担当,他大写民族、小写自己,大写忠义、小视生死的精神,将永远刻入历史的丰碑。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左权:愿拼热血卫吾华

李树泉

W020200909547902058486

1942年5月27日拂晓,毛泽东得悉左权突围牺牲的消息,难掩悲痛。朱德挥笔作就悼诗《吊左权同志在太行山与日寇作战战死于清漳河畔》:“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左权,1905年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12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继续深造。

1930年6月,左权从苏联回国,受中央委派,来到闽西苏区担任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1931年2月,第一次反“围剿”结束后,左权被调往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任作战参谋,由此开启了他极有建树的参谋生涯。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与10倍于己的敌人巧妙周旋,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大踏步进退,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终于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这段时间也是左权最为紧张忙碌的时期,在一次次战役中,他逐步显露出自己出色的战略参谋才能。

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任八路军第二总队司令员。在1940年发起的百团大战中,自战役打响后,左权便很少离开作战室,部队作战计划、侦察通信布置、弹药补给等事项,他都一一过问。在关家垴战斗中,彭德怀、左权的指挥所离前沿阵地很近,敌机从头上呼啸而过,投下的炸弹将指挥所后墙震塌,强大的气浪还把屋顶掀掉一角,但左权对此全然不惧,仍旧镇定地研究作战参谋送来的各种情报。此时,警卫员建议将指挥所后撤,左权扫视了一下刚被炸弹揭开的“天窗”,命令说:“指挥所的同志全部向前推进,犹豫等于死亡!”然后他回过头来严肃地告诫警卫员:“一个指挥员怎么能考虑个人安危,战士们离不开我们,他们在浴血苦战啊!”

1942年5月25日,左权所部在十字岭一带遭到敌人合围,他不顾个人安危,沉着指挥部队突围,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头部,壮烈殉国。

1942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在《关于追悼左权同志的决定》中指出:“左权同志为我党优秀军事家之一”,并号召全军将士学习左权同志革命精神,继承他的遗志,为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彭雪枫:“共产党人好榜样”

王林育

W020200909547902210822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指挥员,军事家。他投身革命20年,被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

彭雪枫,1907年生,河南镇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彭雪枫参加了万里长征。1935年2月25日,彭雪枫领导的红十三团接受了抢夺娄山关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天拂晓,他率部队顶着刺骨的寒风,急行30里赶到娄山关,但此时娄山关已被国民党军王家烈部占领。彭雪枫冷静地观察完地形后,决定先派一个连迂回到敌人侧右背,以吸引敌人的注意,主力部队则迅速移动,旨在夺取旁边的制高点——点金山。红军战士攀悬崖、登峭壁,在烟尘遮天一片杀声中拿下了点金山。将近黄昏,天降微雨,战士们又忍受着饥饿与疲惫,一鼓作气冲下山去。在彭雪枫的亲自带领下,经过连续冲锋,娄山关上的“敌人好像竹竿之下的鸭子,呼哈呼哈地滚下去了”。娄山关占领了!娄山关是我们的了!此后,彭雪枫在第二次占领遵义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战役战斗中均显露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华,并屡建战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辗转鲁、豫、皖、苏等地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年初,彭雪枫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他在竹沟开办了军政教导大队,参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模式办学,广泛招收各地爱国青年入学。彭雪枫亲自为学员授课,讲授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知识,并勉励他们将来要积极投身抗日斗争。虽然学校条件艰苦,睡的是地铺,吃的是糠菜,课堂在树下,操场在河滩,但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救国之心迫切,均表示随时准备着为抗日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8年9月,彭雪枫组建了新四军游击支队,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在运河线、黄泛区与日军展开游击斗争,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1944年8月,彭雪枫执行中央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指挥所部进行西进战役。9月11日,部队取得了八里庄歼灭战的胜利。就在这场战斗即将结束时,彭雪枫登上城墙指挥作战,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7岁。

1945年初,毛泽东、朱德等亲自参加了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的彭雪枫追悼大会,毛泽东赞扬他“是共产党人好榜样”。英雄无言,英名永在。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狼牙山五壮士:五人三烈士,战史壮高风

翟佳琪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其中赞扬的,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位英雄。他们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撤退,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

1941年,侵华日军加紧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调集7万余人发动了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秋季“大扫荡”。其中,3500余人分多路向狼牙山地区扑来。9月23日中午时分,日、伪军已集聚在狼牙山下。当时,留在狼牙山的有易县、定兴、徐水、满城4个县的党政机关、游击队和群众三四万人。为了掩护这些机关人员和群众转移,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命令一团利用天险地形,守住阵地,而后伺机突围。

机关和群众转移后,一团七连被派留下阻击敌人,掩护团主力部队撤离。24日中午,分区司令部和团主力安全完成转移。当天深夜,七连连长和指导员带着队伍向外撤离,并命令六班占领西山口,吸引敌人火力,继续掩护作战。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人隐藏在棋盘陀最险要的两个据点,时刻准备阻击敌人。

25日清晨,500多名日、伪军向狼牙山发起进攻。六班的两挺机枪吸引了敌人的注意,他们误以为山上是我军的主力部队,从而更加火力全开。六班5名战士英勇战斗,在打退了敌人的4次猛烈冲锋后,开始后撤。棋盘陀有一个岔路口,一条路通往主力部队转移的方向,另一条通往棋盘陀的顶峰,但那是条1面陡坡3面悬崖的绝路。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转移路线,5名战士毅然选择撤向棋盘陀顶峰,敌人则在身后穷追不舍。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战士们同敌人在山顶激战5小时。就在寡不敌众、难以支撑的危急关头,5位壮士将所带枪支销毁后,纵身跳下了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3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2人跳崖后挂在绝壁的树枝上,幸免于难,后被当地道观的一位道士救下。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举动,很快在边区传开。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决定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授予其“勇敢顽强”奖章。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称赞狼牙山五壮士“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之一。这是党和人民对5位壮士的最高评价,他们的英名也将永留史册。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