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教育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教育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作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高校专业课教师构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核心要素,其教育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发展大局。因此,深入解析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的基本构成及其提升策略,对于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专业课教师队伍,确保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推动意义。

一、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的基本构成

总的来说,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由三个方面构成,即认知分析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及情感引领能力,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认知分析能力

为了提高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度,高校专业课教师在传授本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结合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准确分析并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内容中潜藏的思政教育元素。譬如,文史类课程中蕴含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理工类课程中凸显的科学素养与工程伦理,医学类课程中强调的仁爱之心、奉献精神等。只有将上述元素充分纳入教学过程,才能将各类专业课程从单一维度的技术型课程升级为综合多元的思想性课程,帮助广大学生在增长学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形成健全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对于不同类型课程思政资源的深刻的认知分析能力正是高校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要求。

(二)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是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的核心,集中体现于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体现专业知识内含的思政元素,同时也要注意凸显教学内容对社会生活的现实关照,以此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社会思想引领的“共情效应”,提升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第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当代大学生重视自我实现,对传统的“灌输型”教育体系并不认同,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鉴此,高校专业课教师必须善于创新教学模式,适时从“管理者”变为“引路人”,在引领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主动与其展开思想交流并积极传递思政教育理念,于潜移默化中深化课程思政的教育影响。

第三,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在信息时代飞速前进的大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师既要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同时还需将其与各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手段深度结合,打造线上线下并重的综合育人空间,从而拓展课程思政的活动场域、增强教育效果。

(三)情感引领能力

作为“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的教育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范围之内,而是贯穿于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全部过程之中。事实上,相比于偏重理性思辨和价值引导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以外的言传身教更容易使学生在内心中形成深刻且持久的情感共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也就要求高校专业课教师必须在个人日常生活与专业研究活动中均能坚持严格自律,努力用自身高尚的人格对学生加以强大的情感引领,促使广大青年学生自觉自愿地将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的一系列思想政治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确保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达成“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的提升策略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为了切实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各地各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策略:

(一)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意识

育人必先育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因此,必须加强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的培育工作,促使他们主动站在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的高度对专业知识进行理解阐发。具体来讲,各地各高校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和网上教学等方式组织专业课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除此以外,还要特别鼓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专业课程内容加以解读研判、创新话语体系,进而深化他们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根本上提升对于课程思政资源的认知分析能力。

(二)变革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同理延伸,各地各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高校专业课教师变革教学理念以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其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积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鼓励高校专业课教师广泛运用各类思政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促使课程思政建设更加“接地气”。譬如,最近一段时期,专业课教师就可充分利用抗疫斗争的生动教材,将对抗疫事例的宣介融入专业教学,从不同层面展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第二,牢固树立“教育供给侧改革思维”,促使高校专业课教师打破以教师(供给侧)为核心的传统体制,转而运用平等交流、和谐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如课堂辩论、情景教学等)进行课堂教学,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根据不同学生(需求侧)的成长需要和价值诉求加以个性化思想引领,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活动更具亲和力和实效性。

第三,切实强化“互联网+课程思政”的观念意识,帮助高校专业课教师克服对互联网简单的工具性认知,使其真正认识到网络平台具有的合作性、互动性和探索性的运行特点,并以此为依托,积极借助微博、慕课、微课等方式传播课程思政资源、延伸课程思政链条,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与信息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

(三)开展特色师德师风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关键。为强化高校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引领能力,促使其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各地各高校在一般化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外,还需根据各类课程的内容特点和现实影响开展特色师德师风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律职业伦理、工程伦理、医学人文教育”等内容融入相关专题培训。如此一来,可以引导高校专业课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个人生活、专业研究与思政教育间的内在关联并加强自我监督与约束,避免出现课堂教学和课外言行彼此脱节甚至“背道而驰”的情况,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