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力”记录一座城市

用“四力”记录一座城市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有人如此形容纪录片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一座城市。作为一座城市的党媒记者,我们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记录一座城市,书写一座城市的成长和变迁,保留一座城市的群体记忆,刻录一座城市的时代精神。

1988年10月,我刚大学毕业才三四个月,就从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把《防城港开发报》(《防城港日报》的前身)的出版许可证拿了回来,12月1日,第一期四开四版的《防城港开发报》正式与读者见面。从此,防城港日报社一步步发展壮大,我也用记者特别的视角,记录着这座城市过去、本真、美好的样子,留下一座城市的发展痕迹,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

创业是艰难的。办报初期,由于本地没有能够印报纸的印刷厂,报社的4位同仁轮流到南宁去印报纸,我们从采编、校对、搬运到发行,人人都是全能。那时的防城港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我国西部出海的大通道,被公认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

1993年,防城港市正式成立,翻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伴随着一座城市的新生,《防城港日报》宣传报道的任务一下子从渔氵万岛扩展到一县一市两区,报纸也改为对开四版,采编工作日益繁忙。

往事难忘。建市初期,我在通联部当编辑,在处理通讯员来稿中,发现了一封来自十万大山山区群众的来信,信上写着村里因为两条大山沟,给群众的生活、生产尤其是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危险。我去到当地体验,采写的《来自贫困山区的呼唤》见报后,当时分管交通的副市长批示市交通运输局尽快处理,不久两条桥梁在村里架起。1996年秋的一天,超强台风预计在下午从防城港登陆。我们下到十万大山的四方岭采访,本来计划能够在台风来临之前回到港口,但由于台风提前登陆,且强度不断加强,等到台风过后返程,见到的是被大风刮倒的树木竹林,横卧路上,只好一边开车,一边清理路障。待回到港口、找到被同事从幼儿园接回家的儿子时,时针已经指向深夜2点了。

转眼31年过去,防城港市拥有年轻城市所具备的朝气蓬勃和崛起意志,而《防城港日报》见证和推动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展现防城港市时代脉搏、记录防城港城市风貌。

31年,报社虽然搬家七八次,但是初心不改,勇担使命,始终高举党的旗帜,坚持做好城市发展的记录者、见证者和推动者。翻阅一张张报纸,看着一篇篇文章、一张张图片,记载着喜迎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高呼钢铁等一个个重大项目开竣工,欢唱国家优惠政策在南疆落地开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防城港市抢抓机遇,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随着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家级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中国)建设高潮迭起,防城港正走向东盟、走向世界,成为北部湾畔一座亮晶晶的海湾生态新城。我,虽然从活泼的小姑娘变成了满头灰发的奶奶,但是报社已经融入了新媒体时代,有了中央厨房,主动拥抱互联网,守正创新,而我生活的城市依然年轻,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公园一个比一个建得靓丽……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