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基层诊疗量占比过半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基层诊疗量占比过半

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

医药费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基本形成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1.2%,创历史新高……北京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12月23日透露,“十三五”时期,本市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去年本市医药费用同比增长仅6.8%

2017年4月,北京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本市医药费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2019年6月,本市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规范调整6621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开展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稳妥实施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改善医疗服务和加大医疗保障改革力度。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后,2019年本市医药费用较2018年同期仅增长6.8%,增长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本市实现了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协同联动。2018年本市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2020年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基本形成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

医联体建设是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的重要举措。市卫健委透露,“十三五”期间,本市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组建了覆盖全市16区的60个综合医联体和37个紧密型医联体,基本形成了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此外,本市还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建和改扩建525个村卫生室,实现全市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扩大签约服务队伍,加强重点人群服务,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5158个,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

本市基层诊疗量占比达51.2%

为方便市民在家门口就医,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品种得到扩充,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的药品采购目录统一。基层医疗机构还推进了“先诊疗后结算”、慢病患者用药长处方管理、检查检验结果线上查询、二三级医疗机构预约转诊绿色通道等改善医疗服务举措。今年1月至10月,本市基层诊疗量占比较2015年同期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不含来京的就诊患者,本市基层诊疗量占比达51.2%,创近年来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大医院的门急诊量也发生了更符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向和要求的变化。截至目前,基层门急诊量增幅已连续43个月高于二三级医院;住院服务则向三级医院集中,三级医院住院日缩短,效率提升。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