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迅速。自正式提供服务以来,北斗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农渔生产、市政公用、防灾减灾和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类终端用户规模逐步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9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3450亿元,较2017年增长14.4%,其中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
随着北斗系统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社区等先行试点领域的应用也逐步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很多领域和技术手段,其中,时空数据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智慧城市的各类应用系统在统一的时空基准和标准地理信息框架之上,实现互联互通、集成、优化,才能提升城市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能力。城市管理在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在推进北斗应用方面的具体问题。
如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不足。地方城市推动北斗导航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的具体政策缺位、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对北斗系统应用的具体路径和需求设计并不十分清晰。
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不够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培育期投入不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近年才进入应用阶段,目前整个市场竞争环境和产品的商业化程度尚未真正形成。
信息安全问题需要统筹考虑。智慧城市建设对涉及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安全更为注重,北斗位置信息作为其中的关键信息,如何保证使用便利又保证不被非法窃取,需要统筹考虑。
为此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重点支持北斗领域高精度应用、创新应用、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在智慧城市顶层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北斗应用系统的规划,建立完善的北斗大数据采集、融合、发掘、服务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实现对北斗数据资源的规范管理。建立强力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惩劣除乱,保证用户充分享有权益。
二是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北斗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产品终端、系统集成、嵌入式、网络化、智能化应用上不断创新;促进产学研用互动,推动北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创新,发掘北斗差异化服务优势;要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服务业态相结合,推动信息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创新北斗服务商业模式;要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推进跨行业边界的北斗时空大数据建设,贴近百姓生活建设北斗大数据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北斗应用和服务。
三是以北斗为依托加快推进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领国家智能信息产业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北京市科技资源、产业和专家优势,充分整合资源,重点推动结合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北斗高端产品研发制造、在线导航与位置服务、时空大数据应用等在内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发挥测绘导航基础信息和信息基础的作用,并与智慧城市中的各种社会公共信息资源深度融合,为智慧城市生活、生产以及城市运营管理提供有效服务。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