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居民在雄安新区容西片区贤溪社区综合服务站办理业务。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据5月26日人民网报道,下楼转角遇见咖啡馆书香,步行百米邂逅社区食堂烟火,街角花园与健身房串联起健康半径……近年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先后开展4批试点,在全国210个地区落地生根,并在15个地区全域推进。
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藏着治国理政的大文章。近年来,为切实解决各生活圈居民的日常刚需问题,我国稳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 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在全国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开展便民生活圈试点;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要求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今年5月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5月16日,自然资源部对外发布2025年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将对养老设施、卫生服务设施、菜市场(生鲜超市)等步行5分钟或15分钟覆盖情况进行定期体检评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提高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小社区蕴藏大市场,微循环带动大消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小企业,正在让城市经济“微循环”越发畅通。相关数据显示,城市居民一半以上的日常消费支出,都集中在社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也就是步行15分钟的距离。截至2024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9.4亿人生活在城镇。根据城乡居民年均消费支出差距测算,城镇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已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321个,服务社区居民近1.07亿人。目前,第二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申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我们将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便民生活圈对市、县主城区社区全覆盖。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通过优化商业布局、丰富业态供给,更好契合了居民日常消费便利性、即时性、高频次的特点,形成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消费节点,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更多动能。
方寸之地的精细治理,彰显出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夫”。目前,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各地区各部门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资源利用上,内蒙古乌海市、黑龙江佳木斯市、上海静安区等地结合城市更新,盘活闲置资源,将社区周边闲置用地、厂房、楼宇等改造成便民服务设施,让闲置资源重焕生机。在业态创新上,天津河西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江苏徐州市等地鼓励便民商业主体利用新技术推动商业业态、管理、服务创新,提升便民服务品质。在服务优化上,江苏无锡市、湖南长沙市、重庆九龙坡区等地搭建各类服务站、服务区,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北京西城区、山东济宁市等地积极探索“老幼共托”模式,丰富老年人生活,让社区商业更有温度、更繁荣……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让城市治理的针脚更细密、更暖心,让便民生活圈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彰显了城市管理的温度和智慧。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是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也是促进消费、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持续发力,不断优化完善,绘就更多“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转角遇美”的宜居画卷,让城市发展成果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体验。(宣讲家网 戴治国)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怀化工务段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