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四史”知识竞赛 创新传承红色基因

复旦大学:“四史”知识竞赛 创新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一场火热的知识竞赛——复旦大学“四史”知识竞赛,在相辉堂拉开帷幕。来自新闻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微电子学院、历史学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经济学院、物理学系、核科学与技术系、公共卫生学院、大数据学院的十支参赛队伍展开激烈角逐。

决赛:抢答题、音视频题、线索题纷纷上线

决赛采用轮答、抢答、对垒赛等形式展开比拼,共设置三轮比赛。观众们为支持的队伍加油,现场气氛热烈。最终,新闻学院成功夺魁,物理学系和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分获亚军和季军。

本次比赛采用抢答题、音视频题、线索题等多种答题形式,涵盖岁月底色、信仰味道、时代凯歌等板块,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比赛中穿插诗朗诵、歌曲、钢琴独奏等节目,带领参赛选手和现场观众回溯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

新闻学院与物理学系在最后一轮比赛中的风采

颁奖环节

评委点评环节,历史学系教授金光耀、退休教职工工作处处长周桂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薛小荣针对易错题目,详细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和精神力量,使“四史”更深入观众心中。

知识竞答 在答题模式中串联历史脉络

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党章总纲指出,什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题目,你都答得上来吗?

前不久,复旦大学校学生会举办“学四史、千人答”知识竞答,活动线上发布仅3天,就吸引了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1009名师生参加线上初赛。竞赛题库是公开征集而来的,由十几所院系提供总计800多道题目,经筛选调整,最终留下600多道,考点以“四史”为主、兼顾校史和学科发展史。最终,十个院系突出重围,组队参加了在相辉堂举办的决赛。

“这些知识点看似零碎,但其实都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对它们的准确认识会影响到我们对党史、国史、校史的整体把握。”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学生申景允介绍,策划活动时之所以选择知识竞答的方式,是考虑到相对于单纯发资料给同学们,答题模式能给予他们正向激励,学习效率更高。

不同于文科、社科专业的同学有较好的历史基础,高分子科学系2018级学生关新宇最后也取得98分的好成绩。“不管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有必要学‘四史’,了解整个国家发展的历程。”正在申请入党的她说。

实地寻访 在历史古迹触摸红色基因之源

今年暑假,校学生会组织一批学生骨干组成“红色基因——寻根之旅”实践队,从上海出发,奔赴浙江义乌追随陈望道先生足迹,在调研实践中学习“四史”。为了更深入地体会陈望道的翻译过程,学生们尝试着参照《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和日文版的原文,将《共产党宣言》的序言翻译成中文。

这个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几乎每一句话,我们都要花费四五分钟的时间,还会遇到一些棘手甚至无法翻译的词语。比如一个词来自法语中的‘乡绅’,对这个词的斟酌,就花了我们不少时间。”团队成员、2019级国务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学生王卫军说。

“如果能够身临其境,重回历史发生时的真实场景,我们的眼前就能打开一条新的路径,从而真切地触摸党史上那些生动而震撼人心的瞬间。”王卫军说。他认为,寻找《共产党宣言》翻译的历史,同样也是在寻找复旦的红色基因之源。

话剧演绎 在角色扮演中体悟人物内心

分水塘村的老戏台,上演过千秋的梨园故事,却在历史的风雨中归于寂然。今年8月,几个复旦学生重新登上这个舞台,把大师剧《陈望道》搬回了陈望道的家乡重新演绎。

尽管没有配乐,没有群演,只有简单的几个道具和借来的服装,但演员们却非常专注且富有激情——一个穿着民国长衫的青年学生,带着大家拨开重重的历史烟云,娓娓道来那段故事。在他的讲述中,历史的大幕徐徐拉开,陈母坐在椅子上缝补衣服,思念着远方的儿子,此时,陈望道正风尘仆仆赶回家乡。刚从“一师”辞职的他,决意全身心投入到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工作中去……

饰演陈母的学生,是2017级光科专业的季明媚。只有过寥寥几次舞台剧经验的她,把一个勤劳、慈爱、文化程度不高却识大体的母亲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真的回到那段历史中去,才能感受到陈望道老校长当时做了一番多么伟大的事业,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季明媚说。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