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让手机与校园“解绑”

从源头让手机与校园“解绑”

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严禁中小学生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如确有需求,也须经家长同意,进校后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不得带入课堂。通知原则明确、底线清晰,赢得一波强烈点赞。

事实上,围绕手机进校园,各方争议持续不断。一方面,智能手机已成为日常标配,工作生活与之深度捆绑;另一方面,屏幕方寸之间加载着纷杂多样的大千世界,极易引人沉迷。尤其对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一机在手、刷来刷去,轻则耽误时间、影响学习,重则形成近视、危害成长。为及时纠偏,从学校到家长都想出了不少“硬招”,当街砸碎手机的有之,屏蔽周边信号的有之,更有家长对孩子拳脚相加……小小手机,竟成了家校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爆发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番教育部的通知可谓“釜底抽薪”,解开各方纠结,并辅以更为细致的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以更大视野看,孩子放不下手机,其实是社会深度数字化在教育领域的投射。简单把板子打向孩子,完全归咎于其自制力弱,显然过于偏颇。且看今日课堂之上,远程授课、线上教学备受追捧,视频打卡、App做题司空见惯,家校沟通都在大小群里,布置作业也要打印文件。教学手段的“电子化”,一定程度提升了效率,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各类电子产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其实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技术狂飙,在屏来屏去中,很多人也开始反思课堂的应有样貌。求学求知就要有求学求知的样子,认真听讲、屏气凝神、一笔一划,才是应有姿态。而当学习任务“网来网去”、娱乐信息铺天盖地,学生的时间会被无限切割,带来的只会是更为普遍的专注力下降。

将孩子的注意力“抢”回来,放下手机是第一步,关键还得在源头上想办法。在这方面,学校首先要在教学环节上做“减法”,免除不必要的“线上”模式,为学生留一张安静的书桌、一段完整的时间。与此同时,则要在校园生活上做加法,让学习过程丰富有趣,避免孩子对手机“念念不忘”。当然,校园之外的引导同样至关重要,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家长身体力行,既要做合理、适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垂范者,也要在家庭教育中多陪伴、不缺位。各方尊重成长规律、相向而行,才能让孩子在电子产品前具备更强的辨别力与自制力。

生活多姿多彩,不能为一块屏幕所束缚。以校园为圆心,以整个社会为半径,人人学会理性克制,在信息时代还孩子一片澄澈天地。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