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送“温暖”更要常“保暖”

慰问送“温暖”更要常“保暖”

临近春节,各地不少单位都在组织春节慰问活动,特别是注重做好困难职工和群众走访慰问工作,充分了解群众困难、听取群众意见、送去组织温暖,力求解决群众的所急所需、满足群众的所盼所愿,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职工和群众的关怀,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然而,看似常规的走访慰问工作,其中却大有学问和门道可谈。事实上,送“温暖”,绝不仅仅是为困难群众送上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也不仅仅是为困难群众送上慰问金、爱心款这么简单,而是要根据群众实际需要,把慰问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如果慰问走样变味,甚至大搞形式主义,不但会让群众心里感觉“很不是滋味”,而且会适得其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做好走访慰问工作需要格外用心和特别注意。

现实中,有的单位组织慰问习惯于大搞“一刀切”,无论群众有何难、何所需,一律送上“米面油”,把群众困难简单等同于“缺衣少食”等基本问题,导致有的困难群众家里“米面成山”却“困难不减”。有些单位则是“领导未到,记者先行”,过度注重宣传,出现泛宣传化问题,一进群众家门就拍特写、抓细节,有的宣传拍摄甚至是“一条不过再来一条”,多次重拍甚至搞起摆拍,不尊重和保护群众隐私,给群众造成困扰。还有的单位则是“热闹一天,冷清一年”,逢年过节才往困难群众家里跑,导致群众家里一时人满为患、“热闹”非凡,平常日子却缺少关怀甚至无人问津,导致群众的日常困难常被拖延,得不到有效解决。凡此种种,非但不能有效达到慰问的目的,有时反而会令群众苦不堪言,需要引以为戒。

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做好困难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一项极端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坦言,“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习近平总书记的真情流露和肺腑之言,充分体现出人民领袖深刻厚重的人民情怀,并体现到了勤恳为民的具体实践中,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事实上,无论是送钱送物“一刀切”所折射出的懒政思维,还是冷热不均“两极化”所反映出的欠妥做法,归根结底还是党员干部思想认知和工作作风上尚有需要改进之处的直接体现。慰问送“温暖”更要常“保暖”,让群众“暖”在需要处、常“暖”在心头。既要常态化问需于民,完善困难群众的常态化、动态化跟踪联系机制,充分了解群众困难和需求,明白困难群众“冷”在何处、“难”有哪些,做好分类统计、下好“绣花”功夫,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慰问工作,多些“雪中送炭”,做到精准送“暖”,让群众更认可、真受益。同时,也要人性化送惠于民,让困难群众更有尊严、更受尊重、更感舒心地接受慰问,要多些“平时走动”、多做“日常访亲”,少些“媒体聚焦”“曝光家底”,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充分考虑群众的心理接受程度和范围,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地做好走访联系工作,让群众有所需时即有所助,真正让党和政府的“温暖”常常萦绕、深入人心。(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1/0208/1117375.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