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度重视制造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高度重视制造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冠肺炎疫情凸显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从暴发到得到有效遏制的整个过程,充分显示出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患者数量激增,医院床位资源严重短缺。之所以能够在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得益于中国积累了数十年的制造能力。根据报道,短短几天之内,2500余台大型设备及运输车辆、4900余个箱式板房、20万平方米防渗膜,以及大量电缆电线、配电箱柜、卫生洁具等物资就集结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成,为迅速遏制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口罩、防护用品、医疗设备从最初的不足,到充分的保障和供应,同样得益于强大的制造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国家为了降低风险,试图把一些重要的生产环节转移出中国。经过一年的时间,人们发现,生产环节大规模转移至其他国家的现象并没有发生,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把生产环节仍然留在中国,有的还扩大了生产规模。这种状况既得益于我国迅速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也得益于我国产业链的完整和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二、我国制造业“世界工厂”地位来之不易

我国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地位是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努力和不断奋斗得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就充分认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意义。“一五”期间,新中国从苏联引进工业领域的156个援助项目,推动了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156个项目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又安排在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内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平衡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三资企业”迅速兴起。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至1996年,我国的制造业进步巨大,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基本上告别了“短缺经济”,但人民群众的居住、出行、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许多问题,要么距离全面小康还有一段距离,要么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外部环境恶化,经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调节,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加上“入世”和举办奥运的积极影响,我国制造业不仅顺利度过危机,而且有了巨大的提升和进步。“十五”和“十一五”被称为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中,我国GDP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从2000年开始,我国制造业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钢铁、水泥、汽车、建筑材料、矿产、能源、化工等基础产业和重工业呈现加速扩张态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些传统制造业例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自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连续54个月下降。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经过艰辛努力,2016年9月PPI开始转负为正,逐步恢复正常状态。

从1978年至今,我国制造领域的国有企业经过坚持不懈的改革,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巩固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放权让利——利改税——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渐进并不断深化的改革,国有企业不仅获得新生——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逐步具备了不断增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例如,根据宝武钢铁集团的公开数据,2019年,中国宝武实现钢产量9546万吨,营业总收入5522亿元,利润总额345.3亿元,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位居全球第一,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111位。

三、要促进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接近4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排在第二、第三、第四位即美国2.3万亿美元、日本约1万亿美元、德国超0.7万亿美元的总和。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历史发展证明,一国从弱到强的过程,正是制造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单纯依靠农业,既难以解决温饱问题,更难以强国富民,让国家走向强大。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制造业的特点决定的。相较于农业,制造业的优点十分突出:不需要占用太多的土地;生产周期无需考虑一年四季节气不同的自然周期;生产出的产品标准化、规模化,能够满足更多数量人口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十分迅速,产品功能不断拓展,质量因此不断进步,对人们的需求满足程度高;制造业不断细分、升级、转型、演进,与之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因此发展壮大。制造业是产业不断细分、转型和升级的源泉,是一国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一国大众化高消费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强国。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制造业上,我国主要存在三大短板:一是整体效率不高,人均产出水平、单位产出耗费能源方面处于劣势。二是关键技术对外依赖严重,例如芯片、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领域。三是基础研究投入和人才不足,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较低,相关人才比较短缺。当前,在制造业向高质量、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国家和企业的协同力量。一是充分挖掘企业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主角功能。国有企业要坚持改革开放,释放活力,在一些关系国家战略利益、投入大、周期长的产品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民营企业要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形成自主品牌上下功夫。二是政府各部门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营造更加高效务实的营商环境,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推动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作者系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经济学博士)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80384700。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