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讲透现实这堂最大的“思政课”

讲好讲透现实这堂最大的“思政课”

国民自信,是一种感性表达,也是一种理性认知。思想上有了主心骨、定盘星,无论面对世事纷繁,抑或艰难险阻,都会更加理性从容。讲好对全社会的思政课,现实永远是最好的题材。抽丝剥茧的过程,就是理解中国的过程,就是夯实自信的过程。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如是感慨。他十分赞同委员提出的“讲好思政课”的建议,并提出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国民看世界的视角往往取决于国家的兴衰荣辱。西方的坚船利炮不仅击碎了“天朝上国”的幻梦,也在相当长时期严重压抑了中国人的自信心。伏低仰视久了,许多人都打心里笃信“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但近七十余年间,这个曾经“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国家正势不可挡地崛起,并推动了全世界“向东看”。实力增长带动国民自信普遍增强,站起来“平视”世界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尤其是生长于“大国时代”的当代青年,骨子里的自信与生俱来,对西方更少了基于想象的盲目崇拜,对祖国更多了立足现实的客观公允。

国民自信,是一种感性表达,也是一种理性认知。正如有观察者所言,年轻人“站祖国”,不仅因为物质生活日渐充裕,更是因为“通过看清这个世界,真正肯定了自己的国家;通过了解自己的国家,更加看清这个世界”。某种意义上说,站在大历史的维度,深刻理解“中国发展不是拜谁所赐、不是一时之运”,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根本性问题,不仅对于年轻人,对于中国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思政教育。思想上有了主心骨、定盘星,无论面对世事纷繁,抑或艰难险阻,都会更加理性从容。

以思想引导人,以事实说服人。如何讲好对全社会的思政课?现实永远是最好的题材,比如抗疫就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民动员、众志成城,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初生婴儿,一个都不抛弃、不放弃。与此同时,中国心系世界讲信重义,竭尽所能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反观一些将“人权”挂在嘴边的西方国家,对内称疫情为“大号流感”,草率实行“群体免疫”,社会撕裂抗疫混乱,“富人优先检测、抗疫政要先撤”丑闻不断。对外,这些大国先是隔岸观火、无所作为,后是甩锅诿责、抢囤物资,反而成了全球抗疫的绊脚石。两相对比,“为了谁”不言自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巨大力量不言自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损人利己”零和博弈思维的高下不言自明。可以说,中国抗疫的胜利,是一种制度的胜利,也是一种文明的胜利。这些故事就是有形的价值观、鲜活的正能量。

回望现实生活,其实类似值得解读和阐发的素材还有很多。比如,一场寒潮何以让美国得州陷入黑暗,类似情况为何在山东德州不会上演?人均医疗费用支出约合纽约十分之一的上海,为何在人均期望寿命上比前者高出2岁?顺着这些“线头”捋起来,基本上最后都会追溯到一个国家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基本层面上来。抽丝剥茧的过程,就是理解中国的过程,就是夯实自信的过程。所以说,不论是上思政课,还是做宣传思想工作,都不能把政策、理论直接一搬了之,而要找到贴近大众生活最近的那个点,把宏大叙事讲好讲透。

一个国家,只有当她的人民获得了与当前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大国心态,才可以真正称之为大国。今天,中国向民族复兴的每一步迈进,都是一次知重负重的艰难攀爬,都是一次披荆斩棘的闯关夺隘,不断从现实中汲取精神养分,平视世界,相信自我,才能对自身道路矢志不渝,一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