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小物件”背后的“精神富矿”

挖掘“红色小物件”背后的“精神富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一件件革命文物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每一件看似普通的革命文物背后,都饱含着一段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流露出共产党人那人民至上的情怀、默默奉献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传统。我们当深挖革命文物这座“富矿”,用活革命文物这本“生动教材”,从“小物件”中悟初心,在“红色故事”中感悟大情怀,凝聚力量、不懈奋斗,为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注入强大动力。

“半条被子”尽显为民真情。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有个感人至深又涤荡心灵的“半条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红军长征于此,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怀。半条被子盖在身上,暖在心里,而“人民至上”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红色江山代代相传的不朽密码。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至上”融到血液里、刻在骨子里、记在心坎上,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以实际行动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基本功”。

“一口行军锅”饱含尽责担当。在众多红军长征故事中,“九个炊事员、一口行军锅”的故事被广为流传。路途遥远、战斗激烈、环境艰苦,炊事班的同志克服重重困难,用这口行军锅竭力保障战友们能吃上一口热饭,尽责尽职,默默奉献,用自己的生命做到了“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在百年栉风沐雨征程中,有无数普通人发挥“螺丝钉”精神,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燃烧着自己,才让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才让“复兴号”巨轮驶向远方。他们是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的林俊德,是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的钟扬,是与孤独为伴为国守岛32年的王继才、王仕花……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努力掌握高超本领,提高自身素质,更需用实际行动诠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干劲、功成不必在我的作风和勇挑大梁的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把茶壶”流露朴素作风。在安徽省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一件邓小平同志使用过的茶壶,茶壶本身并不起眼,与农家所用的无异,但壶身上那一道道缝缝补补的痕迹,却是刘邓大军艰苦朴素、艰苦奋斗作风的缩影。艰苦奋斗是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便进入了和平年代,党员干部作为新时代的顶梁柱,过苦日子的作风不能丢,过紧日子的自觉要增强,以艰苦奋斗的奋进姿态和实干担当的精神作风,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到强国伟业中去。要一如既往居安思危,一以贯之戒奢以俭,扬起“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之帆,做好廉洁自律和勤政为民的表率,努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1/0413/1124309.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县龙池镇人民政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