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金:绝命家书演绎夫妻情深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息

江西瑞金:绝命家书演绎夫妻情深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息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封这样的红色家书:“叔振同志: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我直寄陕西凤笙大嫂及五六诸兄嫂。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此致,最后的革命敬礼!”这是1935年3月刘伯坚英勇就义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可惜的是,他挚爱的夫人也牺牲于闽西游击区,没能看到这封浩然正气、动人心魄的“情书”。

1935年3月刘伯坚英勇就义前在狱中写给妻子的家书

1935年3月刘伯坚英勇就义前在狱中写给妻子的家书 

1935年3月刘伯坚英勇就义前在狱中写给妻子的家书 

刘伯坚这位曾经留学法国、苏联的四川才子,在苏区建设时有着突出的贡献,他临刑前的正气凛然,更被周恩来等许多同志称颂,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楷模。

1930年回国后的刘伯坚和夫人王叔振一起从上海辗转来到江西苏区,先后担任军委秘书长、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刘伯坚奉命留守中央苏区,担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坚持游击战争。10月的赣南正是桂子飘香的季节,然而于都河畔却弥漫着一片悲壮凝重的气氛,刘伯坚站在河边,深情的和战友们握手告别。红军长征以后,国民党20万军队进驻苏区,反动派对待红色区域的政策是“茅草过烧、石头过刀”,一时间整个苏区到处呈现“无村不带孝,到处是狼烟”的凄惨景象。而留下的三万红军半数以上是不能打仗的伤病员,苏区越来越小,环境越来越恶劣,红军部队也遭受重大伤亡。面对敌人强势的进攻,项英、陈毅、刘伯坚等只好率领红军游击队潜入油山。3月初,刘伯坚随同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政府办事处副主任梁伯台等率领部队从于都突围转移至三南信丰地区时,遭遇强敌激战数小时后,部队被敌人冲散,阮啸仙不幸牺牲,梁伯台也被俘了。刘伯坚将打散的部队集中起来与堵截的敌人激战争取突围转移,却再次遭受重大的伤亡。3月7日凌晨,刘伯坚在指挥部队突围转移时,在安远塘村的鸭婆坑不幸负伤,左腿被一颗流弹击中,失去行动能力,但坚强的刘伯坚还是奋勇举起枪向蜂拥而来的敌人射击,最后子弹打光了,曾被敌人悬赏五万元的刘伯坚终于落入敌人的魔掌。

在被囚禁的17天中,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他在遗书中把自己的一生归结为:“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并以“我为中国作楚囚”而感到自豪。在监狱中,敌军故意问:“你们共产党有办法,为什么弄得现在一败涂地?”刘伯坚坚定地回答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古人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革命火种不息,燎原之火必将漫天燃起。”

广东军阀为了炫耀所谓胜利,故意押着带着镣铐的刘伯坚在大余县最繁华的街道游街示众。刘伯坚英勇不屈,吟诵出这样的诗句:“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3月21日,我党光荣的革命家、诗人、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刘伯坚,随着三声枪响,英勇就义。

革命烈士离我们远去了,但他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