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借寇恂”

“苍生借寇恂”

在汉代,地方行政长官拥有很大的权力,除理民、荐贤、决讼、究奸外,还可自行任免属吏。地方行政长官的贤德与否决定当地治理的好坏,因此,朝廷对这一职务的任命十分慎重。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地方长官并不是由朝廷任命,而是由当地百姓向皇帝借来的,他就是东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寇恂。“苍生借寇恂”的典故也由此而来。

河内未可离

寇恂,字子冀,汉代上谷郡昌平县(今属北京市昌平区)人,年轻时曾担任郡里的功曹吏,负责考察辖区内的治理效果,深得太守耿况的器重。

王莽末年,群雄并起,各据一方。在反对王莽的斗争中,为改变群龙无首、各自为政的状况,更始将军刘玄被平林军等各支起义军队拥立为帝,称更始帝。更始帝即位后,立即派使者巡行郡县,发布复兴刘氏政权的号召,声称“先归附者保留原来的职务和爵位”。于是,各地翕然响应,纷纷改用汉朝年号,等待诏命。

寇恂作为功曹吏,跟随上谷郡守耿况在上谷边界迎接更始帝的使者。为表示与王莽政权的决裂和对更始帝的归附,耿况将上谷郡的印绶亲自交给了使者。按照约定,使者收到印绶后,应对耿况重新任命并归还之。可过了一夜,使者仍无意归还。为防不测,寇恂带兵进见使者,请求将印绶交还。使者不但拒绝,还傲慢地说:“我是天子的使者,你一个小小的功曹吏想威胁我吗?”寇恂不亢不卑地回答道:“现在天下刚刚平定,更始帝的威信尚未完全树立,您作为更始帝的使者,带着符节俯临四方,郡国无不望风而动,准备归顺。您刚刚到上谷郡就要毁弃信义,打击归附之心,那以后又将凭借什么来号令其他郡国呢?我替您考虑,不如恢复耿况的官位来安抚百姓。”使者不吭声,寇恂叱令左右假借使者的命令召见耿况。耿况来后,寇恂拿了印绶便佩戴在他身上。使者不得已,只得以更始帝的名义任命耿况为上谷郡守。

后来,刘秀起兵于舂陵,王郎则在邯郸起兵自立为帝,各地豪杰纷纷举起“反莽兴汉”的大旗,各地方郡守也都面临着归附哪一支势力集团的艰难选择。

王郎在邯郸起兵后,派遣将领攻取上谷,更始帝急令耿况发兵抵抗。寇恂与门下掾闵业一同劝耿况说:“听说大司马刘秀尊贤下士,士多归附于他。我们可以攀附,以安身立业。”耿况说:“如今王郎兵强马壮、势力强大,我们力不能独拒,怎么办?”寇恂说:“我们上谷郡粮草充实,士卒过万,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去留。我请求东约渔阳太守,共商大计,王郎不值得考虑。” 耿况深以为然,遂派寇恂到渔阳,与渔阳太守彭宠建立盟约。寇恂从渔阳回来,行至昌平县时,遇到王郎派来的使者。寇恂果断斩杀王郎的使者,与耿况的儿子耿弇南下投靠刘秀。刘秀拜寇恂为偏将军,号承义侯。

刘秀平定河内后,更始大司马朱鲔等占据洛阳,与刘秀形成对峙。刘秀要集中兵力开拓地盘,对将河内交给谁来把守颇感为难。大臣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有治理百姓和驾御众人的才能,河内太守非他莫属。”于是,刘秀拜寇恂为河内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刘秀对寇恂说:“河内稳定,我将因此而兴起。从前高祖让萧何留守关中,我今把河内委托给你,你的主要任务是坚守阵地、转运军需、给足军粮、训练士卒战马。至于更始的势力,不让他们北渡就行了。”接着,刘秀率领军队北征燕、代两地,寇恂则下达文书到各属县,讲武练兵,演练骑射,加工箭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全部供给军队,有力支援了前线作战。对此,刘秀几次以简策书牍慰劳寇恂,以示嘉奖。

刘秀将要攻打洛阳时,先来到河内检查备战情况,寇恂请求从军。刘秀说:“河内等地离不开你啊!”寇恂几次坚决请求,刘秀都不肯,遂派了自己哥哥的儿子寇张、姐姐的儿子谷崇带领精锐骑兵,勇做前锋。对此,刘秀十分赞赏,把他们都封为偏将军。

东汉“将相和”

建武二年(公元26年),颍川人严终、赵敦聚合部众万余人,与密县人贾期联合作乱。当时的寇恂刚被拜为颍川太守。上任数月后,他就将颍川郡的各种叛乱全部平定,社会安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寇恂也因功被封雍奴侯,食邑万户。

在此期间,率领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贾复驻扎在汝南,其部将在颍川杀了人。为严明军纪,寇恂将杀人者逮捕,并在集市上当众斩首。屡立军功的贾复知道后极为震怒,认为这是寇恂故意羞辱他,愤怒地表示要与其势不两立。

一次,贾复带领军队路过颍川,对左右说:“我与寇恂同为将帅,却被他陷害羞辱,大丈夫岂能被人侵害心怀怨恨却不作决断?今见寇恂,我必亲手杀了他!”寇恂听闻,为避免冲突,不愿与贾复相见。部将谷崇说:“我可带剑在侧侍候,如果发生突变,足以抵挡得住。”寇恂说:“不可如此。过去蔺相如不怕秦王而屈让廉颇,是为了国家。小小的赵国,尚且有此等义举,我难道可以忘记吗?”于是命令各属县准备大量食物,备足美酒,大张旗鼓地迎接贾复大军进城。寇恂也出城迎接,但随后便假托生病回去了。贾复本想率兵追赶,可发现手下的将士都已经喝醉了,只好作罢。

寇恂派谷崇向光武帝说明情况,于是光武帝召见寇恂。寇恂到洛阳觐见光武帝,见贾复在座,准备起身回避。光武帝说:“天下尚未平定,两虎怎能私斗呢?今天我为你们和解。”经过劝说,贾复回心转意,不再为从前的事情耿耿于怀。席罢,两人共同乘车出城,结成好友后方才拜别。

百姓“借寇君”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光武帝遣使者拜寇恂为汝南太守。寇恂向来重视教育,于是在辖区内修建乡校,聘请通晓《左氏春秋》的人教授学生和当地的官员。汝南大治。

建武七年(公元31年),寇恂接替朱浮担任统帅禁军的执金吾,位列九卿之一。第二年,他跟随光武帝攻打隗嚣,而颍川盗贼乘机而起。光武帝对寇恂说:“颍川迫近京师,应当早日平定为宜,想来只有你有能力平定群贼。但是把你从九卿的高位上调离,派到颍川做太守,这一任命也只有你才会同意且能想得明白。”寇恂回答说:“颍川群盗剽悍轻捷,听说陛下远征险阻,才敢乘机作乱。如果听说陛下回军南向,盗贼们必定惶惧归降。我愿率精锐以为前驱,镇守颍川。”即日,刘秀驾车南征,寇恂也跟着来到颍川。由于寇恂曾在颍川做过太守,深得百姓爱戴,百姓听说他来了,无不欢呼雀跃。很快,在寇恂的治理下,当地盗贼作乱的问题得以解决。鉴于此,光武帝认为已没有必要让寇恂留任颍川,可以让他回去,继续出任执金吾一职。颍川的百姓听说后,群集夹道,恳请光武帝说:“希望能从陛下那儿再借用寇君一年。”光武帝看到了百姓对寇恂留任的期待之深,以及寇恂在当地的威望之高,便决定让他留下来。此后,“苍生借寇恂”便成为地方百姓挽留良吏的典故,流传至今。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寇恂去世,谥号威侯。他的儿子寇损继承爵位。寇恂同母的弟弟及兄长的儿子、姐姐的儿子因立下军功被封为列侯的一共有8个人,显赫一时。

千古传佳名

“神仙虽遇终离别,千古佳名自传说”。回顾中国历史,光武帝刘秀所开创的建武盛世,以及在他之后的明章之治,是政治上比较清明、老百姓幸福指数比较高的时期,而寇恂就是那个时期为官施政的杰出代表。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寇恂为官的经历多在基层,曾担任河内、颍川、汝南太守。在河内,寇恂不但率领军队击败了更始政权前来抢占地盘的优势兵力,还组织人力物力,亲自督促粮运,使运往前线的粮车“前后络绎不绝”,有力支援了前方军队的作战。不仅如此,寇恂还用河内的税赋接济当时朝廷文武百官的禄米,为稳定后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梁武帝萧衍称赞道:“昔萧何镇关中,汉祖得成山东之业;寇恂守河内,光武建河北之基。”梁武帝把寇恂和西汉开国三杰之一的萧何相提并论,可见寇恂在东汉初期开创基业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汝南,寇恂不但取信于民,执行轻徭薄赋政策,而且重视教育,广修乡校、传习经典作品,提高当地群众和官员们的文化水平。在颍川,当地百姓不愿他离去,乃至向皇帝“借用”。寇恂遂了百姓的愿望,留在当地继续镇抚吏民,接纳余下的盗贼归降,发挥了基层治理筑牢维稳的作用。

私德高尚,受人敬重。范晔在《后汉书》中将寇恂与名列东汉开国第一功臣邓禹同列一传,评价寇恂道:“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说的是寇恂不但懂得儒家经典理论,而且按照儒家的要求修身养德。他为人大方,经常将所得俸禄厚施给朋友、故旧及跟从他的吏士。他经常对人说:“我依靠士大夫的帮助才有今天,怎么能够独享富贵呢?”寇恂的一言一行赢得了世人的敬重,当时的人们把他视为长者,认为其有宰相的器量。

掩卷而思,从“苍生借寇恂”的故事中,我们可从两方面汲取为官从政的智慧:一方面,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一定要到基层去磨炼,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砥砺而成;另一方面,要知群众苦、问群众寒、解群众难,不仅要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还要将群众智慧汇集到工作中,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少了这份民本思维,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为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古代官员能做到的,今天的党员干部应该能够做得更好。

(作者简介:仝晰纲,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翠莹,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中国史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