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基层治理创新动力

西城: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基层治理创新动力

北京市西城区红墙意识教育基地位于西长安街街道西安福胡同20号,距离中南海红墙仅200余米。 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记者 孟紫薇

夏日炎炎,在大栅栏街头奔波的快递小哥,有了歇脚纳凉的地方。党群服务中心里的“暖心驿站”,一杯凉茶、一把扇子,送上贴心清凉;一旁的“小哥议事厅”,也让诉求有处说、有人帮忙办。紧邻“红墙”,西城区不断深化“红墙意识”,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创新动力。

服务贴心:

“来这里就像回家一样”

大栅栏商业街区人流不断。从石头胡同南口向北约300米,就到了快递小哥齐南南口中的“小天地”——大栅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这里也是全市首家以新就业群体为主题的党群服务中心。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头胡同看望快递小哥,这份关怀让全社会更加关注新就业群体。六年来,街道牢记嘱托,持续深化服务,先后建成新就业群体主题党群服务中心、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成立了大栅栏快递行业流动党员党支部。

“我们常年在户外工作,冷了热了,渴了累了,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党群服务中心的‘暖心驿站’,来这里就像回家一样,很贴心。”齐南南笑着说,驿站提供饮水、休憩、充电、热饭、基础医疗应急等服务,周六、午间不打烊。

党群服务中心右侧升级设置了“小哥议事厅”,探索协商议事、“小哥吹哨、职能部门报到”等基层治理模式。大栅栏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快递小哥的优势就是每天走街串巷,无论多曲折的胡同、多难找的院落他们都熟门熟路。在“小哥议事厅”,小哥们可以畅所欲言,提出需求。同时,他们还化身“流动哨兵”,上报问题,参与环境整治、安全巡查等工作。

“有一次杨梅竹斜街的下水道堵了,污水四溢,我第一时间通过‘小哥议事厅’反映情况,联系有关部门修好后,附近的商户都很感谢我,我心里也暖暖的。”齐南南说。

记者了解到,西城区新就业群体主要以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为代表,共有从业人员8000余人,在服务百姓和基层治理中发挥重大作用。近年来,西城区在新就业群体中发展7名党员,推选产生2名区党代表,2名快递小哥被评为“西城区优秀共产党员”,9名小哥获评“西城青年之星”。

理念更新:

“矛盾从源头化解”

对新就业群体的工作创新,离不开西城区特有的“红墙意识”。

离开大栅栏街道,长安街南侧,沿西安福胡同西口南行30米,就是西城区红墙意识教育基地。近800平方米的展厅分五部分呈现了“红墙意识”的起源、形成、凝聚、深化和在新形势下发挥的重要作用。从2018年4月开馆至今,基地共接待参观调研2500多场、近6万人次。

“‘红墙意识’起源于西长安街街道,它是在基层干部群众中间自发形成的。2015年,西城区将‘红墙意识’作为全区性的工作理念。”基地金牌讲解员齐文娟介绍,“红墙意识”的核心是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对党、对人民和事业的绝对忠诚。经过近20年的形成、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西城全区上下的共识。

“我在西长安,调解为‘长安’。”在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71岁的地区调解员甄红一边整理文件一边笑着说,语气中透着幽默与自豪。退休前,他是西城区人民法院的法官,拥有26年审判工作经验。退休后成为调解员,他坦言工作并不简单。“调”纠纷,更要“解”心结,从源头化解矛盾,才能当好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有一次,一位居民因装修房屋,导致与邻居共用的非承重墙坍塌,造成邻房受损且物品被压。在调解中,甄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引导大家好好说话,商量解决,对存在的火花苗头,及时进行疏导,防止矛盾进一步升级。24小时内双方圆满达成了共识,都露出了笑脸。

离红墙最近,与百姓最亲。人民调解工作尤为重要。如今甄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见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调解,不偏不倚。不做人情案、金钱案,这是我在调解工作中恪守的原则。”凭借出色的成绩,今年甄红被评为“2025北京榜样”6月周榜人物。

实践创新:

“共创城市美好家园”

“红墙意识”也体现了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作为思想行为准则,通过不懈奋斗,共同创造城市美好家园的价值追求。

“一寸丹心换得人民一片安心。”西长安街派出所是离党中央最近的北京公安户籍派出所。所长李楠说,近年来,派出所警务人员持续增强“红墙意识”,守牢“红墙安全”,争当“红墙卫士”,不断深化法治公安建设,守护辖区的和谐安宁。

“眼下正值暑假,来天安门广场参观游玩的人特别多。我们加大警力投入,保障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李楠说,今年以来,派出所的“长枫调解室”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0余件,化解率达100%;收到群众锦旗、表扬信21面(件)。

西长安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深化“红墙意识”实践体系建设,不断丰富传播载体和实践场景,在更大范围内讲好“红墙故事”、传递“红墙声音”,发挥好“红墙文化”的引领力、塑造力和凝聚力,与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好西城家园,努力把西城区的红色基因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创新动力和群众可感可及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