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历史观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历史观包括坚信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时间使社会主义这个新生事物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历史观还包括中国共产党人时间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是这个时间观的根本内容,它生动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上。以大历史观之,时间在社会主义这一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了大历史观,根据这些论述可以作这样的界定:中国共产党人大历史观是以历史视野、国际视野、知识视野来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指出其发展趋势的历史观,是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历史观。大历史观属于唯物史观范畴。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对这次学习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明理是前提、增信是保障、崇德是动力、力行是最终目标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还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这体现了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为我们学习党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

一、用大历史观分析问题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观察外部世界,尤其是在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发展时必须坚持大历史观。所谓大历史观,就是指以历史视野、国际视野、知识视野来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指出其发展必然趋势的历史观。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大历史观的经典论述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大历史观的主张者和践行者。马克思在《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中有段名言,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恩格斯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列宁说过,世界历史的尺度是以数十年为单位来衡量的。早10到20年或迟10到20年,这用世界历史的尺度来衡量,是算不得什么的。

(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大历史观的重要论述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加以考察,他把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划分为六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六个时间段中的一个完整阶段并加以全面论述,这对于党员干部尤其高级干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从而领会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具有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主义合不合国情,道路走得怎样,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从而有力佐证了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都是大历史观的主张者、践行者,因此他们都非常重视历史研究并用历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

1.毛泽东同志关于大历史观的重要论述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求学时期就曾说过:读史,是智慧的事。1938年10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毛泽东同志还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下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延安开展整风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作了几场重要的报告,比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等,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同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从此开始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学习组作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报告,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共党史进行全面的历史的研究。他强调,要把所研究的问题放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去研究,“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毛泽东同志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古今中外法”,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

1945年,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从党的成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这一时期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统一了全党思想,从而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和我们党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邓小平同志关于大历史观的重要论述

邓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学习历史和借鉴历史经验。他把了解和懂得历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明确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反复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和经验教训作出了正确结论和科学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和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并向全世界宣示我们要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从而达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目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前提。

3.江泽民同志关于大历史观的重要论述

江泽民同志同样高度重视历史和历史经验的学习与运用,多次强调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读史,高级干部尤其要带头这样做。他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

4.胡锦涛同志关于大历史观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对重视学习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有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还要学习世界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他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历史观的重要论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赶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今天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的重要性和紧迫牲。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2015年8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设好我们这样的大党,领导好我们这样的大国,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至关重要,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历史眼光、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丰富知识素养、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再次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他指出,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二、中国共产党人大历史观的重要内容

(一)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

用大历史观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很令人信服地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二)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历史观看来,历史发展从来不是笔直的、平坦的,而是充满曲折的。20世纪80、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是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曲折。

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不信邪,在巨大的冲击波面前,处变不惊,全面分析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认为苏联东欧的失败决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恰恰是苏联东欧共产党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产生的恶果。

1992年,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他还强调,“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向前演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表明,社会主义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而且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三)用大历史观总结历史发展和社会更替

历史周期率问题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回顾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史,不难看出:有些封建王朝开始时顺乎潮流、民心归附,尚能励精图治、以图中兴,遂致功业大成、天下太平,但都未能摆脱盛极而衰的历史悲剧。

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宗旨同封建王朝、农民起义军有着本质区别,不可简单类比,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

我们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演变的教训,都揭示了一个道理: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三、中国共产党人大历史观中包含着独特的历史观

时间,是世界上最公正的力量。它能使新生事物不断发展壮大,能使社会发展的规律显露无疑。社会主义在新中国的发展刚过70多年,回顾这筚路蓝缕、砥砺奋进、春华秋实的风雨历程,我们会获得很多深刻的历史启示。

(一)坚信社会主义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

新中国成立后,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内外敌对势力曾预言新中国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此的回答是:“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虽然经过三大改造在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我国的经济基础还是很落后的,因为经济基础是不能靠突击、靠冲锋建立起来的。毛泽东曾用“一穷二白”来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社会状况,但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很快就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国际地位得到世界普遍承认,创造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的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巩固,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证。这些实践探索和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和发展,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他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正确认识这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重要遵循,为此,需要我们把握以下三个基本要义:

1.两个“如果没有”

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

2.两者不可割裂

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3.两个“不能否定”

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极其重要,它关乎正确认识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关乎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

古人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多年来,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等旗号,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对新中国的历史、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极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他们歪曲历史事实,颠覆科学结论,制造思想混乱。他们“乱史”,目的在于“改道”,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联、苏共历史被全盘否定,结果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政治混乱、行为混乱,人们对苏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偌大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很快就土崩瓦解、作鸟兽散了。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就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必胜信心的基本依据。

四、中国共产党人大历史观的生动体现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一直在思考中国的发展战略问题。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郑重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中央还确定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第一步,经过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进毛泽东制定的发展战略,根据时代主题己经转换为和平与发展和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邓小平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根据世纪之交发展战略任务完成的情况和新世纪的目标任务,第一步,制定了2010年的目标任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制定了2020年的目标任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新三步走”战略,它的远景目标仍然是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推进“新三步走”战略中尤其重视21世纪头20年的我国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强调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状况和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党的十九大上制定了“新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战略目标是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就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第二步战略目标是从2035年开始,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发展战略上的继往开来和雄心壮志。

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有些历史性镜头是如此深刻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他如数家珍地介绍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时间节点: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党的十九大后,我们进入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些时间节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确立了党的十九大擘画的新征程上前行的节奏、工作的方位。

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就是说,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建设成,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漫长历史进程中,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倒,是一个极难极大的风险挑战。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人赋予时间以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年的时间付出,凝结成当代中国宏大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就是时间的结晶、历史变革的产物,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旗帜。这使我们有了再干好下一个5年的信心,有了再干一个40年的劲头,有了再走一个70年的豪迈。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的这五年是重要时间节点:第一个百年目标要收官,第二个百年目标要开篇,向阶段性目标冲刺、为下一棒奔跑蓄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

李大钊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新中国走过70多年非凡历程和取得彪炳史册的成就,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光辉历史,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充满无限信心,因为以大历史观之,时间在社会主义这一边。

(二)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抓“三农”工作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大历史观的生动体现。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8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小康社会……中国就可以对人类作出更多一点贡献”。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五、“七一”重要讲话是运用大历史观阐析党的百年历史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虽然不到8000字,但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也是运用大历史观阐析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典范。

(一)科学划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四个时期,总结了这四个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

“七一”重要讲话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七一”重要讲话点到了这四个时期发生的党史事件,全面总结了这几个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

“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几个阶段,用三个“彻底”、一个“庄严宣告”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成就;用“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表述,来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用“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来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概括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并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全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宝贵历史经验

善于全面总结历史经验,这是我们党能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七一”重要讲话用“九个必须”全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所创造的宝贵经验。

这“九个必须”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九个必须”是“七一”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揭示了过去我们党能够成功、未来我们党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我们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生动体现和伟大成就,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增强我们开创新的历史伟业的信心,激发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动力,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这些弥足珍贵的经验。

(三)明确指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进方向和根本要求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贯穿“七一”重要讲话的一条红线,也是“七一”重要讲话的灵魂。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七一”重要讲话在全面总结我们党百年宝贵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进方向和根本要求。新的征程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当然,我认为最能言简意赅地体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七一”重要讲话灵魂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充满自信、激情讲的这句话: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据宣讲家网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