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纠纷要善于画句号(声音)

调解纠纷要善于画句号(声音)

能否通过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前端,关键看调解能否揪住矛盾的“症结”,通过调解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需要给各类矛盾纠纷找到最佳解决途径,努力让公正以最优方式、最快速度实现。诉讼与调解都是纠纷化解的方式,但调解更加贴近基层,方式更加柔性灵活,途径更加简单便捷,更利于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阶段。

实践中,一些纠纷看上去调解了,实际上没有实质化解,最终进入诉讼或执行程序,既给当事人增加讼累,又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这样的调解只是给纠纷画逗号,而不是画句号。奋进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应当充分发挥调解的优势,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目标,为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增强责任担当、践行为民情怀。纠纷无论大小,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久拖不调、久调不成,很容易造成小事拖大、易事拖难。所以,纠纷调解贵在“及时”和“就地”。及时,就是坚持“马上调”,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实打实、心碰心地交流,讲好事理,论好法理,说好情理,不让群众闹心,不让问题积压。就地,就是坚持“上门调”,人往一线走,事在一线办,把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不让群众跑路,不让矛盾升级。在调解全过程强化尊重群众、维护群众的责任担当,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到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就有可能一次性彻底化解纠纷。

狠抓源头治理、努力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能否通过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前端,关键看调解能否揪住矛盾的“症结”,通过调解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为此,应当走进利益群体中间,把问题搞透、把原因弄清,找准矛盾化解的平衡点和着力点。矛盾纠纷不可能孤立地产生而存在,要坚持综合施策、集中用力,以联合调处促精准化解。实践证明,现实矛盾回避不了,再复杂也必须面对,再困难也必须解决,要在调解全过程勇于攻坚克难、敢于直面矛盾,揪住矛盾不放,抓住问题不松,努力在诉前打通纠纷“症结”,解开群众“心结”。

完善制度机制、增强群众获得感。调解协议不但要履行,而且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全部履行。否则,调解的效果、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大打折扣。这其中,规范调解协议是前提,把调解的实质内容明确细化到调解协议中,防止利用协议约定不明拖延履行。查明财产状况是关键,财产给付是兑现利益、化解纠纷的重要方式,如果财产不明,协议履行最终就可能变成一句空话。完善义务约束机制是保障,对能够全部当场履行但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对协议进行确认,并采取多种方式督促履行义务,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甲天不久前在全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推进会上说

(本报记者  徐锦庚整理)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