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张士运:开放科学促进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思考(2)

二、国际开放科学实践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建议书》(The UNESCORecommendation on Open Science)

201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制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建议书》(The UNESCORecommendation on Open Science,以下简称《建议书》),并于2021年3月更新了《建议书》,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在2021年11月召开的大会上通过《建议书》终稿。

《建议书》提出的原因:

外界因素: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地质灾难等自然灾害的挑战,需要跨学科知识和可获得的可靠信息。

环境因素: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突出了迅速、普遍获取科学知识的迫切需要,并展现出科学合作的巨大潜力。

机制因素:科学评估和奖励机制迫切要求改变,以鼓励向开放科学的过渡。政策框架、共享信息和技术框架的缺乏给科学合作带来挑战。

技术因素:数字化社会为开放科学创造了巨大潜力。互联网技术为开放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议书》的框架内容:目的和目标、开放科学的定义、核心价值观与指导原则、行动领域、监测等五个方面。《建议书》对开放科学的定义是:一种包容性的结构,它结合了各种运动和做法,旨在使科学知识公开提供、可获得和可重复使用,增加科学合作和信息共享,以造福于科学和社会,并向传统科学界以外的社会行为者开放科学知识创造、评价和交流的过程。

(二)欧盟委员会

1.欧盟开放科学云计划(European Open Science Cloud Initiative,EOSCI)

旨在推动欧洲成为科学数据基础设施的全球领导者,为欧洲170万研究人员和7000万科学技术人员提供虚拟环境用于存储、分享、分析与利用科学大数据,采用数据驱动跨学科研究。其中,欧盟开放科学云(European Open Science Cloud,EOSC)建设是EOSCI的核心内容,“欧洲地平线2020(HorizonEurope 2020)”计划是EOSCI的主要依托。它是欧盟成员国合作参与的中期科研计划,以竞争性科技难点与国际前沿研究为核心要素,在2014-2020年间总计投入703亿欧元。

目前,欧洲开放科学云进入了备受期待的实施阶段(2021-2027),新的EOSC治理正在建立。欧洲地平线(HorizonEurope)是欧盟2021-2027年的研究和创新计划,预算为955亿欧元。

中国的加入。2020年2月,经欧洲开放科学云核准,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正式成为欧洲EOSC首家非欧洲成员机构、亚洲第一家成员机构。2020年6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与欧洲网格基础设施基金会正式启动“中国科技云”与“欧洲开放科学云”战略合作,标志着“中国科技云”的国际化发展向前迈出了坚实步伐。

目前,欧盟开放科学战略从顶层规划到具体实施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生态体系,从空间上将基础设施建设、计算与数据服务、学术活动及支撑环境等要素集成在一起,从时间上则与科研生命周期共融。在这个整体统一的生态体系中,开放科学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循环往复、吐故纳新,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并不断演进。

2.欧洲开放获取基础设施研究项目(Open Access Infrastructure Research for Europe,Open AIRE

属于国际级别的开放获取基础设施研究项目。现阶段,Open AIRE的目标是成为EOSC的可靠支柱,使开放科学成为现实。2009年,欧盟FP7资助成立了OpenAIRE用于监测和促进OA政策实施。随着开放科学不断发展,对其中的信息资源汇聚方式、组织方式、使用场景也不断提出新要求。Open AIRE战略规划在10年内5次升级。

(三)美国

美国开放科学中心(Center for Open Science,COS),是向科研参与者提供开放科学服务的第三方机构。COS以增加科学研究的开放性、完整性以及可重现性为宗旨,旨在建立一个集过程、内容及成果为一体的全开放科研格局。目前,COS拥有15万用户,与299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开了近200万份科研文档、近6万份科研项目资料及2.7万余份预印本资源。

2013年,COS发布开放科学框架(OSF),旨在协助科研团队项目管理和公开成果。该框架与Dropbox、Google Drive和其他云存储对接和集成。

(四)芬兰

芬兰将开放科学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制定了相应政策,包括采取强制性的开放获取政策、开放数据政策等,为开放科学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4年11月,芬兰教育文化部发布《2014-2017年开放科学与研究路线图》,明确提出芬兰要在2017年成为全球开放科研的领先国家。

2019年,芬兰国家开放科学研究指导小组发布《开放科学与研究宣言(2020-2025)》,宣言主要内容是实现科研出版物的数据和方法的开放获取,并将开放科学纳入日常,促进科研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质量。

同时,支持科研社群发展,旨在科研文化、学术出版开放获取、科研数据与方法开放获取,以及开放教育和教育资源等。这项工作很快获得了欧洲开放获取基础设施研究项目Open AIRE(Open Access Infrastructure Research for Europe)的支持。

(五)德国

德国的科研资助机构、科研教育机构、研究协会等在内的众多利益相关者采取了诸如建立开放科学行动部门,发布开放获取政策、建立开放获取与开放数据平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等活动来推动开放科学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德国科学组织联盟制定并发布了第三期数字信息优先倡议(ThePriority Initiative“Digital Information”)。

1.德国汉堡开放科学平台(Hamburg Open Science,HOS)

HOS聚合了17个机构的开放获取出版物,向公众提供汉堡的公共资助研究出版物和研究数据,助力德国学术界的开放科学文化变革。目前,在汉堡开放科学网站上可以找到包括汉堡大学、汉堡工业大学、汉堡港城大学等在内的17个机构的10万多篇出版物与科研数据,所有人都可以关注并获取汉堡的科学研究动态。

2.发布“德国公众科学战略2020”绿皮书

绿皮书指出,到2020年德国公众科学应该是:社会和科学争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科学、政治和社会都有益的方法。开放科学提供了各种参与产生知识的形式,为公众、科学家和社会都提供了参与的途径,是促进理解和参与科学的重要途径。开放科学在德国已有一定的发展,为了促进全民参与,德国还提出公民参与科学的国家战略的建议。

(六)加拿大

2014年,加拿大做出了开放科学和开放政府的宣言,三大联邦机构先后于2014年颁布《关于数字数据管理原则的三方声明》、2016年颁布《三方机构数字数据管理原则的声明》、2018年颁布《三方数据管理政策草案》,一步步将三大机构的联盟思想落于政策条款。

此外,2018年发布了《2018-2020开放政府国家行动计划》,承诺支持开放科学,制定开放科学路线图,建立开放获取出版物集成获取平台;2020年发布了《开放科学国家路线图》,提出开发实现FAIR数据原则的战略和工具,确保在2023年1月之前实现科学和研究数据、元数据标准之间互操作。

(七)法国

法国将开放科学视为开放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开放科学是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015年,法国加入开放政府伙伴关系(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OGP)多边合作倡议,承诺通过颁布阶段性国家行动计划,指导开放公共资源和数据进程,提高国家治理的透明度和完整性。《2015-2017年第一期开放政府国家行动计划》聚焦政府公共资源的对外开放建设。

2018年4月,法国颁布《2018-2020年第二期开放政府国家行动计划》,首次将开放科学纳入开放政府体系建设中,并提出在两年内打造开放科学生态体系的战略新目标,以实现数字化治理模式的创新。

2018年7月,法国高等教育、研究和创新部(MESRI)颁布《国家开放科学计划》,提出要使法国成为开放科学领域的领导者,并进一步明确开放科学生态建设的行动举措。

2019年11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发布CNRS开放科学路线图。

(八)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数据和科研信息化平台(DDeRP)提供数字化科研环境,包括网络、身份标识、访问和认证、高性能和云计算资源、科学数据管理与访问等。

澳大利亚科研数据共享基础设施ARDC合并了NCRIS的三大信息基础设施(澳大利亚国家数据服务ANDS、国家科研信息化协作工具和资源Nectar以及科研数据服务RDS),旨在提供科研人员访问“具有全国意义的”信息基础设施、平台、技能和高质量数据集。

(九)日本

2016年,日本发布第五个《科学技术基础计划》,主要内容:拟通过建设开放科学系统促进相关方协作。

(十)荷兰

2017年,荷兰发布《开放科学国家计划》,主要内容:实现科研出版物的开放获取、促进科研数据的重用、为所有可用的科研支撑信息创建信息资源库。

(十一)塞尔维亚

2019年,塞尔维亚发布《开放科学法律》,主要内容:科研工作遵循开放科学原则,从而有效利用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研究数据以机器可读格式公开,可供重复使用。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