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张士运:开放科学促进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思考(4)

四、我国开放科学的目标、思路和任务

(一)我国开放科学实践

1.我国开放科学现状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开放科学、开放数据运动。无论从科研活动层面、科研资源层面还是科研环境层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1)科研资源层面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研规模越来越大,积累的科研资源越来越多。我国已经有多家相关机构利用数据库和云平台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例如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OSID开放科学计划、基于云平台打造的上海人工智能公共研发资源图谱等,保证了科研数据、科技期刊、仪器设备、科研设施等资源被充分利用。

(2)科研活动层面

开放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开放科学国内、国际相关活动。近几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北京宣言》《科研数据北京宣言》相继发布,国内顶尖高校、科研机构与国际知名大企业联合成立研究院、实验室。这些交流与合作体现了我国科研水平被世界认可,为我国发展开放科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和引领未来世界科学发展的潮流。

(3)科研环境层面

2001-2020年我国国家层面出台114项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例如《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暂行办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办法(试行)》等。2002年正式启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以来,已建成国家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共30多家。各地方、部委、专业机构也着手建设各类数据存储中心。各级科研机构、高校、博物馆对社会逐渐开放,举办各种活动、讲座,大力宣传开放科学相关理念与文化、使更多民众参与科研过程,为开放科学在我国普及发展提供了保障。

2.我国开放科学实践

(1)科研资源开放

案例1:开放知识资源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09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始启动开放资源建设工作,通过整体规划和总体部署,初步建设形成贯穿科研工作流程的完整开放资源学术交流体系。其中,全文资源超过380万,图表数据超过84万,第三方元数据超过360万。

案例2:OSID开放科学计划(Open Science Identity)

OSID开放科学计划是由国家编辑学会出版融合编辑专业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面向学术期刊行业的一项开放科学公益计划。截至2021年8月31日,1749家期刊社加入该计划,约占全国期刊总数35%。

案例3:上海人工智能公共研发资源图谱

上海人工智能公共研发资源图谱由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SSTIR)自主研发,基于云平台打造,利用知识图谱的技术提供全英文的专家、论文、专利、百科、标准、图书的关联搜索和相关数据。2020年2月,经欧洲开放科学云(the European Open Science Cloud,EOSC)核准并在其官网上公示,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SSTIR)正式成为欧洲开放科学云首家非欧洲成员机构、亚洲第一家成员机构。

案例4: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nrii.org.cn)

该平台聚焦五大核心功能:评估考核、管理评价、在线服务、信息展示以及信息集成。

评估考核。支持主管部门根据评价考核体系,对管理单位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情况进行综合比对、考量评估。

管理评价。支持管理部门对所属管理单位科研设施与仪器分布、利用和共享情况等信息进行监督管理,并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多维度统计分析结果。

在线服务。查看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基本信息和服务信息等,并通过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推送预约订单至管理单位在线服务平台开展仪器服务。

信息展示。发布和展示全国范围内管理单位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基本信息、分布、共享信息以及相关的开放制度。

信息集成。支撑管理单位将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信息和运行服务记录等信息上报集成到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

该平台实现仪器开放共享。截至2021年2月,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37个国务院部门(直属机构)所属的近5000家管理单位。纳入600多类原值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数据10万多台套(原值约1500亿),共享制度4000多条,服务记录100多万条。

全球研究基础设施高级官员小组(GSO)成员。2008年6月,全球研究基础设施高级官员小组(Group of SeniorOfficials on global Research Infrastructures,GSO)在首次举办的G8科技部长会议上决定建立,旨在推动全球研究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的多边合作机制,成员包括G7国家、金砖五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和欧盟。2019年12月,第14次全球研究基础设施高级官员会议(GSO14)在中国上海召开,这是全球研究基础设施高级官员会议第一次在亚洲举办。

案例5: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是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指导下,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建设的北京地方科技条件平台,主要包括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领域中心和区县工作站的服务体系,跨部门、跨领域整合仪器设备、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三类科技资源,提供测试检测、联合研发及技术转移等服务。

该平台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入专业服务机构等方式,实现了对在京高校院所企业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高效运营和市场化服务,形成了以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北京模式”。截至2020年年底,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共促进价值303亿元,3.25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2020年共有1.2万余家企业享受到平台各类服务,服务合同实现额27.51亿。这一平台体系可分三个层次,包括1个总平台、6个领域平台和12个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总平台依托首都信息服务网络是宣传、展示与服务的窗口,也是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的操作平台。同时,首都信息服务网络还发挥了为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领域平台与企业之间互动提供支撑的作用。

案例6:“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自2020年1月通过国家验收启动运行以来,“中国天眼”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达300颗,并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1年4月,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所有国外申请项目统一参加评审。2021年7月,征集项目的评审结果对外公布。观测时间从2021年8月开始,自由申请项目的观测总时间约为1800小时。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的第一年,预计分配给国外科学家的观测时间约占10%。

(2)科研活动开放

案例1: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

2019年4月,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签约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邱勇校长与丰田章男社长代表双方签约,协议共建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清华-丰田联合研究院包括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中心、清华-丰田研究中心、清华-丰田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清华-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中心四个中心,并将为解决中国社会及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大气污染、能源问题、交通拥堵和老龄化等问题设立跨学科研究专项,发挥清华大学与丰田汽车公司的优势,并联合外部政产学研等各界力量通过跨学科交叉合作,发展移动出行、多样化能源、网联社会等先端技术,在试点城市或地区进行示范运营与试验,培养高水平跨学科人才,产生引领性创新重大研究成果。

案例2:ISTIC-Springer Nature开放科学联合实验室

2021年7月,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正式宣布成立ISTIC-SpringerNature开放科学联合实验室。合作双方将通过联合实验室这一平台开展有关开放科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并发布相关成果。同时还将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各界专业人士就相关项目开展研究并撰写和发布成果,以及资助与开放科学有关的专业会议、培训等学术交流活动。

(3)科研环境开放

案例:中国大型真菌分类学公民科学计划1.0(Citizen Science Initiative in Taxonomyof Macrofungi in China)

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提议启动大型真菌分类学公民科学计划1.0。在该计划的框架下,公众主要负责大型真菌子实体的生境信息记录、拍照、采集、预处理和寄送。大型真菌子实体将被永久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并进行形态学检查和DNA分子测序。

(二)我国开放科学目标

开放科学有利于快速提升我国科研实力,是确保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必要手段;开放科学有利于引领新的科研范式和科研方法的形成,助力现有科研体系转型升级;开放科学有利于重塑国际科技合作治理模式,助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战略主动权;开放科学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形成,是我国科技领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开放科学有利于支撑我国创新驱动和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阶段:“十四五”期间,初步建立全球开放科学生态体系,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大幅提升。

第二阶段:到2035年,形成完善的全球开放科学生态体系,引领开放科学国际科技治理新模式。

第三阶段:到2050年,开放科学模式成为我国科研活动的主导模式,形成对科技强国的强力支撑。

第四阶段:2050年以后,我国开放科学成效大幅提升,形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支撑。

(三)我国开放科学思路

一是“顶层设计”与“自由探索”并行;二是“资源、过程、环境”同时推进;三是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开放科学实践。

(四)我国开放科学任务

实施开放科学三大工程:环境建设工程、科研合作工程、资源共享工程。

环境建设工程。包括制定国家开放科学战略规划、设立开放科学政府引导基金、研究制定开放科学政策体系(包括引导、评估、监测、激励等)、推动开放科学能力提升培训、鼓励开放科学社会组织建设等。

科研合作工程。包括支持开放科学重大平台建设、组织实施科研基础设施开放、设立面向全球的大科学计划、搭建科技合作国际信息平台、开展前沿技术开源开放试点等。

资源共享工程。包括规范支持开放获取工程建设、推进政府科研数据共建共享、制定软硬件源代码开放开源、加强科研仪器设备全球共享、鼓励全球科研主体融合发展等。

今天,我从新时代如何理解开放科学、国际开放科学实践、开放科学对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开放科学的目标、思路和任务四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了开放科学促进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思考,讲得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吴自强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