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

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中首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逻辑,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路径,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

正确认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共同富裕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共同富裕既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也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防止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稳定发展等有密切关系。

从理论内涵来说,共同富裕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方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社会特征时指出,资本主义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其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出现两极化和分配不公;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理念和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按劳动贡献大小分配,实行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从本质上就是要消灭剥削、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主义不仅在制度上优越于资本主义,而且在价值观上也是超越资本主义分配不公和两极化,主张收入公平和分配正义。这一点,也正是社会主义为什么始终保持生命力、吸引力和活力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本质上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动规律,因而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

共同富裕,实际上可以从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加以理解。富裕讲的是生产力发展,也就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与发展,而共同则是体现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就是社会群体、劳动者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共同富裕既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运动的内在要求,十分深刻地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和统一的发展。所以,共同富裕也就必然反映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科学内涵。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包含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内在统一,也必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在认识和处理共同富裕的问题时,要防止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认识误区。

一是防止只强调分“蛋糕”,而忽略如何做大“蛋糕”,认为经济增长已经到了新的阶段,工作中心就应该着重处理收入分配问题,这就容易把增长与分配的内在统一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统一关系割裂开来。

二是防止只强调公平,而忽略效率问题,认为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主要是效率优先,现在应该强调公平优先,从而把公平与效率对立起来,出现所谓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简单二分法思维,这显然不符合“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三是防止把长期问题、战略问题短期化操作,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一蹴而就,甚至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显然,扎实有效推动共同富裕发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既要做好长期准备和战略谋划,又要有实际行动,尽力而为。

四是防止所谓“杀富济贫”的错误思潮和认识,干扰和影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尤其是要防止把发挥第三次分配在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误读甚至曲解为“杀富济贫”。我们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这是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也是有利于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和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

把握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共同富裕顺应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要求和新发展规律。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亟待我们加快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重大问题。这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共同富裕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要求。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加快推动共享发展必然成为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共同富裕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说,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然加快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而使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成为可能和现实。从经济学理论来说,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要提高居民消费,就一定要增加居民收入,为消费增长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具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个优势的发挥,主要就是要提高居民消费空间,从而让最终消费需求成为内循环的基本力量,这样才能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重塑中国经济的新优势。因此,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来说,加快推动共同富裕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推动共同富裕也具有世界示范意义和积极影响。当前,全球范围内收入不平等正在扩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富与收入增长的两极化现象正在日趋严重。这也是为什么反对全球化的声音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的深层次根源所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率先提出加快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本身也是向世界彰显我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契机,同时也为全球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因此,加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和示范引领作用。

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显然,在未来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第一,加快推动创新创造创业发展。就业不仅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积极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高度统一,防止增长与就业脱轨,出现无就业的增长。为此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中,需要更加关注关心就业增长,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确保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就业。

第二,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初次分配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充分体现初次分配中的效率导向作用,真正实现初次分配的要素配置原则和最大激励作用。就目前发展而言,核心问题就是要加快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规范要素市场秩序,推动收入分配来源多元化的同时,也要规范化、透明化;坚决取缔一切非法收入,形成合理的充满活力的初次收入分配秩序和规则。

第三,改革和完善二次分配与转移支付的体制机制,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明确二次分配充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进一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发挥税收等杠杆在调节收入差距、消除分配不公的积极作用。坚决消除二次分配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机会不公平、权利不公平和规则不公平等现象,形成与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相适应的再分配体制机制。

第四,积极鼓励和发挥第三次分配的积极作用。第三次分配实际上就是指政府积极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既是我国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第三次分配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分配手段,其发展背后还需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第五,加快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制和体系,发挥广义的经济分配体系和公共政策在促进共同富裕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收入差距大小的问题,本质也是一个关系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和规则公平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发挥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和规则公平方面的重要促进和引领作用。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