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2)

摘要: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两个确立”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最大的政治成果,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充分认识到“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更加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一致迈向成功。

这一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教训,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增强了党内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后来中国革命能够发展得比较顺利,与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而毛泽东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又得益于对历史问题的正确总结,这就是第一个历史决议在党的历史上的作用。

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形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之中。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思想坚冰逐渐融化,中国的政治生态开始发生振奋人心的变化。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在闭幕会上发表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历史地设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框架和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但与此同时,党内也存在一些对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和毛泽东思想,更是成为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认为,要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完成拨乱反正,必须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所走过的道路,全面总结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并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以分清是非,统一思想。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长篇讲话。他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79年11月,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成立。邓小平同志多次召集起草组开会,对起草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起草历史决议要突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一最核心的“中心的意思”。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过程也是集思广益、发扬民主的过程,全党有四千多人参与讨论,决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修改才完成。1981年 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这一历史决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从国际上看,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的采访,对方直截了当地问,以后还会不会把毛泽东同志的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永远要保留下去。这表示中国会一直坚持毛泽东思想。这一表态在全世界报道后,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了解了制定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历史根据,及它们在党的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就能理解在今天起草、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有很强的历史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议》的说明中指出:“现在,距离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已经过去了76年,距离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也过去了40年。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向前发展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

“客观需要”,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需要一个权威的解读,留下重要的历史评价;“主观条件”,就是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顺利、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的情况下,我们有良好的条件和足够的能力去作一个总结。

(二)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主要特点

第一,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议》的说明中指出:“我们党已先后制定了两个历史决议。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这两个历史决议基本都解决了,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的工作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顺利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基于此,这次全会决议要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以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促进全党的进一步团结,增强开创未来的信心和斗志。

第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决议》从十三个方面概括了这些成就。从字数和篇幅来看,《决议》一共有三万六千余字,其中,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用了一万九千余字。

第三,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关于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前两个历史决议、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都有过大量论述,都郑重作过结论。历史决议是经过全党讨论通过的,具有权威性,并且都经得住历史检验,不会轻易改变。另外,在各种周年庆祝大会,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各个领导人诞辰纪念大会,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党的领导人也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都作出过科学、客观的评价和总结。《决议》坚持这些基本论述和结论,跟党中央的一些评价相衔接,体现了对待历史问题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二、党的百年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科学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党百年奋斗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议》将百年党史按照四个历史时期作出概括总结,提出了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伟大成就、理论成果,进一步阐明了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明确党的百年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科学定位。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首先是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有些国家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怎么可能获得良好发展?用大历史观来考察,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首都被侵略者占领过三次,第一次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第二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耀武扬威地在紫禁城阅兵;第三次是1937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沦陷,日本侵略者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一个国家的首都,在这一百年间,平均每三四十年就被占领一次,这个国家有什么地位?这个民族有什么尊严?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就不一样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七十多年,没有哪个国家敢像从前一样欺负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这就是根本社会条件。

我们是怎样创造这个条件的?《决议》在论述四个历史时期时把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都列到了前面,把每个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都突出了出来。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完成了这些主要任务,解决了主要矛盾,所以创造出了根本社会条件,实现了伟大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什么样的飞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过去中国人民曾经被西方列强污蔑为“东亚病夫”,现在中华民族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