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聚精神力量 继续奋斗前行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深刻领会、切实践行《决议》精神,才能准确把握未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上取得新的更辉煌的成就。

2021年11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2021年11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2021年11月16日,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作的关于《决议》的说明正式发布。

《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深刻领会、切实践行《决议》精神,才能准确把握未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上取得新的更辉煌的成就。

今天我就初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主要聚焦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的精神力量层面,讨论未来我们如何继续成功。

《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在这部“最恢宏的史诗”中,有很多华彩篇章,其中最靓丽的一篇是“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未来我们要走向更辉煌的成功,需要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把握精神价值,维护核心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汲取精神营养,面向未来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党在总结百年奋斗历程时,对精神层面的概括高度凝练,对精神力量的作用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只有全面汲取精神营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发展。为此,我们不仅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还要把眼光放到更深远的历史中去。

(一)从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成的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形成了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伟大的爱国主义传统。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要从这些博大久远的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增长力量,面向未来。

(二)从社会主义50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的理想信念中汲取营养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诞生,经历了一百年的发展,从一个不足百人的政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政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细究原因,这根源于党从建立之初就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目标纲领,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每个党员的终身奋斗目标。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决议》指出,党历来强调,全党必须做到理想信念坚定、组织体系严密、纪律规矩严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党中央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每个共产党人都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的理想信念中汲取精神营养,增长力量,面向未来。

(三)从党的100年奋斗铸就的伟大精神中汲取营养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就拿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来说,面对敌人的绞刑架,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缓步登上刑台。当刽子手把绞绳套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他向十九位即将和他一起赴死的同志,发表了最后一次简短的演说,他说,我们宣传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全国各地。这种子需要用鲜血浇灌,他们会开出艳丽的花。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的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和鲜血浇灌出的精神之花已开遍中华大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隆重表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他们是我们党各个时期、各条战线党员的杰出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再如,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忍着剧痛,带病坚持工作,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忆他初中一年级时上政治课的情景:“我的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的事迹时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了,捂着眼睛抽泣,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1990年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焦裕禄同志纪念日前夕感慨万千,填词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就是精神汲取与传承的典范。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革命烈士、英雄模范人物,用他们感天动地的行动铸就了伟大的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品格,深深融入到了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增长力量,面向未来。

二、把握精神价值,凝聚前行力量

(一)伟大精神为党的事业发展带来强大力量

为什么党的领导人总是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强调精神的价值?从《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领悟到,精神最大的价值就是能转化为强大的行动力。

毛泽东同志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这句话源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讲的两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个故事是关于酸菜的,他说,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另一个是关于苹果的,他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还有几段话,放在现在也非常有现实指导意义。195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济南党员干部会议上提到,听说去年评级的时候,就有人闹得不像样子,痛哭流涕。人不是长着两只眼睛吗?两只眼睛里有水,叫眼泪。评级评得跟他不对头的时候,就双泪长流。在打蒋介石的时候,抗美援朝的时候,他一滴眼泪也不出,搞社会主义他一滴眼泪也不出,一触动到他个人的利益,就双泪长流。听说还有三天不吃饭的事情。党的八大以后,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同志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毛泽东同志强调精神的价值,当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百废初兴,头绪繁多,国民经济虽然得到恢复和一定发展,但各方面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条件仍然比较艰苦;同时,国家又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人总是要有点精神”。

改革开放前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的思想解放了很多,但改革带来的一些新问题,还是使很多同志出现了徘徊犹豫的情况。在这一历史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方谈话,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决议》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党清醒认识到,外部环境变化带来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削弱,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

在这一历史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凝聚起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和价值。

这种精神力量又可以分解为三种力量,动力、定力、支撑力。其中,动力是最复杂也最根本的力量,包括推动力——始发的动力,引领力——在前面牵引的引导力,坚韧力——在党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坚守的韧劲;定力是在党的事业发展顺利时保持头脑清醒、坚定大方向不动摇的力量;支撑力是在党的事业发展艰难时支撑我们坚定走下去的力量。

精神的价值体现在党创造和推动伟大事业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未来我们要继续取得成功,就要充分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带来的精神财富的价值,并将其凝聚成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巨大力量。

(二)将党的伟大精神凝聚成锐不可当的前进动力

《决议》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党的事业中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这种力量一经出现就没有停止过,是因为由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初心使命形成的引领力在发挥作用。这一引领力就是《决议》序言一开篇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在这光辉的一百年中,每个奋斗时期我们都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党之所以能克服一切困难,是难不住、打不倒、压不垮的坚韧力在发挥作用。

关于坚韧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始终保持一种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是事关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事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事关我们事业成功的大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坚忍不拔、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生改善方面强调,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由推动力、引领力、坚韧力构成的“动力系统”在党的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这里举两个例子。

一是长征的胜利。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胜利。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纵横10余省,长驱25000里,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红军用顽强的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伟大远征。

长征途中,红军牺牲的营以上的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影响深远。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在战斗中因腹部中弹被俘。在被押往敌军指挥部的途中,他把手伸进腹部伤口,忍痛绞断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这一壮举实践了他“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二是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决议》指出:“党深刻认识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党坚持精准扶贫,确立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目标,实行‘军令状’式责任制,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形成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十二万八千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基层干部表现出的坚韧力令人佩服。面对各种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毫不退缩,把自己的事情都抛下,兢兢业业地坚守在最需要他们的岗位上。这种精神使我们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像这样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成就伟大事业的“动力系统”的完善和强大的大事不胜枚举。未来我们要继续成功,必须在维护这一“动力系统”上下功夫,在压力和挑战中强化推动力、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引领力、在攻坚克难中展现坚韧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党的伟大精神凝聚成锐不可当的前进动力。

(三)将党的伟大精神凝聚成坚如磐石的定力

定力是高瞻远瞩,在党的事业发展顺利时不骄傲,保持头脑清醒、坚定大方向不动摇的力量。《决议》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定力。

回顾历史,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定力,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认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做了充分准备,保障了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的历史上也有由于缺乏定力导致的教训。毛泽东同志在《学习和时局》(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4月12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和5月20日在中央党校第一部关于党的历史讨论所作的讲演)中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第一次是在1927年上半年。那时北伐军到了武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忘记了国民党将要袭击我们。结果犯了陈独秀路线的错误,使这次革命归于失败。第二次是在1930年。红军利用蒋冯阎大战的条件,打了一些胜仗,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李立三路线的错误,也使革命力量遭到一些损失。第三次是在1931年。红军打破了第三次“围剿”,接着全国人民在日本进攻面前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更严重的路线错误,使辛苦地聚集起来的革命力量损失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第四次是在1938年。抗战起来了,统一战线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骄傲起来,自以为了不得,结果犯了和陈独秀路线有某些相似的错误。这一次,又使得受这些同志的错误思想影响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为此,毛泽东同志在演讲中要求:“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要放下“高傲自大”的“包袱”,“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全党要将党的伟大精神凝聚成坚如磐石的定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识,意气风发地开创未来。

(四)将党的伟大精神凝聚成砥柱山般的支撑力

支撑力是党的事业发展遭遇失败、受到挫折、处于低潮时,支撑我们坚定走下去的力量。在党的百年历程中的很多时刻,党的正确领导成为了砥柱山般的支撑力。

比如,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再如,《决议》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七七事变后,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直到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再就是已经过去的2020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洪涝灾害多地发生,经济发展备受冲击,国家外部环境风高浪急,来自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社会、国际、自然等领域的挑战纷至沓来。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这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这就是砥柱山般的支撑力,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在党危亡的关头、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巨大威胁的关头,党中央成为了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中流砥柱。

未来我们要继续成功,就要将党的伟大精神凝聚成砥柱山般的支撑力。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每完成一项伟大事业时,都是精神力量恰如其分地发生作用落实到行动上的时候,都是我们万众一心地朝着既定目标奋斗的时候。各种精神力量已经在我们身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反之,在我们懈怠、怀疑、徘徊的时候,就需要他人提醒或自我警醒,重新找回精神力量。为此,我们要及时总结成就和经验,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再出发。

三、维护核心力量,奋力继续成功

《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未来我们要继续成功,必须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将各种精神力量发挥出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

(一)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

《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全会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党的定力和支撑力都来自于正确、成熟、稳定的领导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出了决定性作用,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意志和行动凝聚起来,激发出了强大的动力,从而使我们万众一心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决议》对此作出了总结:“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都证明,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这是全党之幸、国家之幸、人民之幸、民族之幸。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成功,必须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每位党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在当今中国,“党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习近平同志,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全党的步调方向一致、力量方向一致,确保我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继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大步迈进,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二)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决议》用“十个明确”进一步对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系统概括,并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

《决议》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历史充分证明,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用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科学的思想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也是上述党成就伟大事业的“动力系统”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引领力的源泉。未来,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只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奋斗征途上始终保持强劲动力。党员干部更要学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的精神力量不断转化为工作中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三)坚守初心使命,赓续伟大精神、投身伟大事业

《决议》指出:“要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重要场合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党员干部要“补足精神之‘钙’”、“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一百年来,是广大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和对初心使命的执着坚守,写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面向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有9500多万坚守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员,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每位共产党员首先都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把自己的整个生命融入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伟大事业中去,铸就新的精神力量、续写新的辉煌篇章;要把党员身份作为第一身份,贯穿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只在过支部生活、写汇报总结时才意识到自己是个党员。其次,要始终践行党员价值观,即践行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倍加珍惜全党目前形成的以上率下的良好风气,上级要给下级作表率,党员要给群众作表率,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让人们看得见、学得来。最后,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大风大浪面前敢于亮剑、有效亮剑;在急难险重面前挺身而出,善作善成。

历史长河不息,时代考卷常新。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精神也是人铸就的,我们每个新时代的共产党人都要活出一种精神,干出一种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海洋中添上一朵我们激起的浪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聚伟大精神力量,继续奋斗、勇敢前行,争取更美好更辉煌的未来。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李颖)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