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5)

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全面回顾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重大成就的基础上,以更恢弘的视角从改变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锻造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五个方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俄罗斯全国广播电视公司、南非卫星电视五台、印度报业托拉斯、巴西《经济价值报》和中国新华社记者联合采访时自信而亲切地说,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我们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各国人民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尊重,各国能够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几天后,他以国家元首的身份首次出访,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同世界分享了自己的思索: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就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既办好自己的事情,也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这一时代之问的回答。由此,中国建立起了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向世界发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从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推动世界政党对话、文明交流互鉴到以“云外交”引领各国团结抗疫,中国方案、中国行动让世界看到了“大国的样子”。

回望历史,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1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01.6万亿元,实际增长约189倍。1979年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7%的平均增长水平,增长速度和持续增长时间在世界名列前茅。自2006年起,中国连续15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平均贡献率超过30%。2008年,全球遭遇严重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受到重创,中国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经济迅速回升向好并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由负转正的增长,再次成为拉动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同时,中国的科技创新为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能。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近20%的人口。近20年来,中国新增植被覆盖面积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25%,贡献率居全球之首。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用历史上全球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所有这些,既满足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世界的共同繁荣作出中国贡献。

在当前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中,纵使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逆流惊涛拍岸,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引领中国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国力的同时,更好地担当起大国责任。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不确定性中营造确定性,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新路。面对西方的结盟机制和排他性安全观,中国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总体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面对大国必战、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中国倡导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为谋划21世纪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作出新的设计。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共同追求,中国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这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在变革的世界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向着未来作出庄严宣告,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五、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后,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也都不是正确答案。中国依旧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的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那里看到了拯救中华民族的新希望。1921年7月,13位代表代表着全国50多位党员,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党成立之后就发动和领导工人罢工,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紧接着推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力投入北伐战争并接连取得胜利。但在大革命后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国民党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时,党不能组织人民进行有效抵抗,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

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都失败了,但毛泽东同志领导军民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随后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各地的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但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推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引领、战略引领等,保持自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人民抗日武装战斗在抗日最前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1941年到1944年间,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高级干部对于党的历史,特别是1931年初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到1935年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历史进行了讨论,彻底清算了过去错误路线在党内的影响,大大推进党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统一,其最终成果就是1945年4月20日,扩大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为党的七大的召开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使得党的七大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统一与团结。此后,经过解放战争,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人民支持下,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同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殊死斗争,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历史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挑战,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随即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党始终牢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着重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知识培训,高度警惕并着力防范党员干部的腐化变质,坚决惩治腐败。这些重要举措增强了党的纯洁性和全党的团结,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累了执政党建设的初步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全面开启,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面对过去犯过的错误,中国共产党一是敢于正视、敢于承认,二是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加以纠正,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分清了是非,纠正了“左”右两方面的错误观点,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新时期,尽管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但中国社会总体稳定,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