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办奥 更宽广的胸怀,更自信的表达

开放办奥 更宽广的胸怀,更自信的表达

编者按 

以开放的理念与行动办好北京冬奥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良好契机。北京冬奥会,必将成为中国与世界加深联系的加速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开放办奥,借鉴北京奥运会和其他国家办赛经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加强中外体育交流,推动东西文明交融,展示中国良好形象。”开放办奥,体现在哪些具体可感的细节中,换来了怎样的成效与评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本期嘉宾:于运全 刘军 王春露

用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凝聚在一起

记者:开放办奥理念为什么如此重要?当下,坚持开放办奥有什么重要意义和现实影响?

于运全:开放办奥与其他三个办奥理念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与支撑作用。基于开放的心态,才能促成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再次欢聚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基于开放的沟通,大家才能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共同向往和对全球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的普遍关切,形成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共振与共鸣;基于开放的体系,我们得以在筹备冬奥会的过程中,满怀自信地吸引全球各界能人才俊参与。

开放办奥 更宽广的胸怀,更自信的表达

于运全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

人物肖像:卢重光绘

特别是在当下,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尚未退去,面对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等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特别需要用一场开放的聚会来证明人类的团结与信心。作为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格言的成功实践。

刘军: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特质,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全人类最需要的,携手世界各国人民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着特殊重要意义。世界期待中国办好北京冬奥会,用奥林匹克精神将各国凝聚在一起,共同走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这一战胜疫情唯一正确的道路。

开放办奥 更宽广的胸怀,更自信的表达

刘军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人物肖像:卢重光绘

打开窗户,才能实现空气流动,新鲜空气才能进来。中外体育交流与人文交往有助于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实现文明交融互鉴。北京冬奥会坚持开放办奥,不仅增强了全球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更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春露:如果说体育是全球通用的语言,那么开放就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因。从“永远的朋友”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从“让世界凝聚成一朵花”到“一起向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不同文明的养分,实现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愿景。

开放办奥 更宽广的胸怀,更自信的表达

      王春露 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冰上运动学院院长

人物肖像:卢重光绘

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6年多来,冬奥筹办一步一个脚印,累累硕果证明了我们有能力办好这届冬奥会。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此次一些国家首次派团出席冬奥会,充分表明北京冬奥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搭建促进国际交往的广阔舞台

记者:开放办奥理念有哪些具体体现?

于运全:一是加速国际体育人才集聚。2018年5月,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多地多部门印发并组织实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以全球视野发现和遴选人才,积极建设一支专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在保障成功办赛的同时,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留下丰厚的人才储备。

二是搭建国际体育交流合作平台。通过筹办冬奥会,我们不仅拥有了一批可以承办国际高标准冰雪赛事的场馆,还通过组织国内运动员赴海外开展训练、接待海外运动员进行适应性训练等,密切了冰雪竞技的中外交流。2016年起,北京连续举办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成为推动冬季运动发展的优质平台和促进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推动全球人文交流、文明互鉴。围绕冬奥主题,我们开展了精彩、持续的跨文化交流。例如,积极开展城市对外交流,连续举办“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策划推出“冬奥主题展”“‘双奥之城’展”等主题展览;不仅推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还为歌曲编配了简单易学的“手势舞”,等等。

开放办奥 更宽广的胸怀,更自信的表达

北京街头的冬奥景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拍照留影。光明日报记者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刘军:拥抱现代科技也是开放办奥的突出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所有场馆5G全覆盖等现代科技加持下,把北京冬奥会办得更加精彩。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由云计算承载奥运的组织和运营,在云的基础上,视觉智能、算法、AR等技术在赛场的应用能让观众身临其境,获得更好的观赛体验。

王春露:笑迎天下客,广结四海宾。在筹办冬奥会的6年多时间里,我国与国际奥委会、国际体育单项组织、部分国家冬奥委会,以及冰雪运动相关国际专家团队紧密合作,在场馆建造、制冰造雪、赛事组织、训练参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开放办奥也给体育人才培养带来很多启示。只有保持开放的眼界和胸怀,才能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冰上运动学院为例,在探索冰上运动项目人才培养新模式过程中,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和来自欧洲、北美洲冬季项目强国的体育院校合作,通过学习、对比,探寻适合培养中国冬季运动人才的路子。

开放办奥 更宽广的胸怀,更自信的表达

内蒙古晨旭艺术专业培训学校少儿合唱团在呼和浩特太伟滑雪场举行“放歌冰雪迎冬奥”主题快闪活动。王正摄/光明图片

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

记者:为什么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助推器、新窗口?

刘军:办好北京冬奥会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

立足“面向世界”的广度,在奥林匹克精神与旗帜下全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充分彰显中国通过中外体育交流实现东西方文明交融互鉴、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

立足“面向未来”的高度,举办北京冬奥会有助于提振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这也将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新窗口,在疫情冲击与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背景下,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立足“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北京冬奥会充分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的真诚愿望;同时,“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带动了中国冰雪体育产业、冰雪经济的发展,将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于运全:承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既是对一国开放水平的认可,也是推动国家迈向更高开放水平的重要契机,更是向世界传播自身优秀文化、展现良好形象的重要载体。

在体育方面,我们通过筹办冬奥会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冰雪项目在世界广泛普及作了良好示范。在科技方面,我们应用了很多“黑科技”,让各国民众对中国有更加直观、立体的认识。在文化方面,我们提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让世界更能理解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和决心。

北京冬奥组委建立特聘专家制度,分14批选聘61名顶尖人才参与筹办工作。来自18个国家的40名外国专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批引进207位外籍专业人才参与冬奥测试活动,带动国内冰雪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面向全国遴选培养技术人才,完成4900余人次国内技术培训,培养622名民间滑雪高手组建冬奥雪上赛事作业团队。

数据来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遗产报告(2022)》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