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为主 合理利用 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保护为主 合理利用 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也是中国文物工作者的生动实践。

故宫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拥有着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和186万余件文物珍品,是中国古代建筑理念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保存地。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履行文化使命,以“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为支撑,促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作出先行探索。

落实“保护为主”思想,真实完整地保护好故宫这份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故宫博物院按照总书记要求,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始终以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忧患意识为警示,典守珍护,不断提高遗产保护能力。

强化“保护为主”思想,筑牢文物安全底线,故宫博物院形成了“设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管理最严格”的博物馆安防理念和管理体系。通过推动建设应急指挥平台、提升安防系统功能、开展院藏文物防震、改造地下文物库房、维修改造升级博物馆基础设施、提升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水平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博物馆安保工作科技含量,促进实现技防、人防、物防相结合,提升了故宫博物院风险预防水平。备受瞩目的国家级文化设施故宫北院区项目,目前已取得国家发改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完成设计方案重大调整,力争今年开工,届时将极大解决大量大型珍贵文物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及时、大规模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展示的问题。此外,在制度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亦出台系列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软硬件合力确保故宫平安。

强化文物保护总体规划,故宫博物院有序推进文物科技保护体系建设。不可移动文物方面,2020年故宫古建筑整体修缮工程基本完成,进入常态化预防性保护阶段,但保护的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尤其是加强城墙城台抢修性保护工程成为新的保护重点。在古建保护方面,故宫博物院开始着重于加强文化遗产监测和研究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力争做到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并达到培养遗产保护人才的目标。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故宫博物院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项,文物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技利用水平居国内博物馆领先地位,为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打下了良好基础。

全面深入挖掘故宫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多元价值,充分发挥好文化传承创新与智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这对于丰富拓展博物馆(院)等文物单位的职责提供了重要遵循。故宫博物院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逐步形成学术梯队健全、科研成果丰富、学术平台发展良好、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学术科研体系,成为我国文博领域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

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是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基石。近几年,故宫博物院科研人员承担或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约40项。同时,院内立项课题110项,全院专家学者发表科研成果2000余篇(册),进一步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2021年故宫博物院首次面向全社会实施开放课题计划,首批37家单位的41个项目立项,以开放性的学术姿态汇聚更多学者共同促进学术研究,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工作。

着力夯实博物馆发展的智力基石,故宫博物院推出一系列可持续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力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人才高地。2021年故宫博物院实施“英才计划”,首批共40位导师67位学术助理组成“英才小组”,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积极性,促进学术研究和后备人才培养。针对古建修缮、文物修复等重要技能型岗位,通过举办非遗传承拜师会、开展技艺培训及实操等形式,充分发挥师承制传帮带的作用,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此外,“太和学者”计划、“文渊学者”计划相关工作也在逐步推进,未来将为促进院内外、国内外人才交流互动发挥重要作用。

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实现文化遗产永久保存和永续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故宫博物院持续推动文化与科技的充分融合,把博物馆搬上“云端”,将藏品数字化,激发文化创造力,让更多人受益。

故宫博物院开展信息化建设已有30个年头,是国内较早进行网络建设的博物馆。通过优化网络办公平台、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推动数字资源高效管理与利用,不断提升文物科技创新水平,逐步形成信息网络高效安全、内网平台支撑服务能力较强、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丰硕、数字资源利用与展示体系健全的数字故宫体系,努力建设智慧博物馆。

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故宫博物院对各类藏品逐项制定基础二维影像采集标准,重点加强文物基础影像采集工作,截至2021年共拍摄文物75万余件,积累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在此基础上,故宫博物院明确“数字文物”概念,并建立面向公众的“数字文物库”,目前已完成第三期建设,公开发布近7万件文物影像,并实现与“藏品总目”同步更新。此外“故宫名画记”上线631件(套)故宫院藏书画文物。近年来通过“全景故宫”,观众可免费获得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三大殿等不同主题的游览体验。

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创新服务,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故宫博物院积极肩负起珍护传统、传承文明的文化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持续推动开放服务体系、展陈体系、传承转化体系建设。

积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让文物活起来。故宫博物院近5年来举办教育活动、公众讲座、展览共7200余场次。策划约70个院内精品展览,赴境内文博机构等办展、参展127项。与凤凰卫视合办的《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超140万观众参观,获“文化创新奖”,并参加“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获2018国际文化遗产视听与多媒体艺术节金奖、第二届国际数字遗产案例竞赛技术创新奖。开发“故宫的时节”“藏品有话说”等线上音视频课程,并以“穿越紫禁城600年”“恢弘的故宫·中轴的奥秘”等为主题开展直播50余场,点击、浏览、播放量超10亿人次。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开展跨界合作,分别推出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纪录片《紫禁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这些举措展现了故宫及其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平台,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多元文明交流对话搭建桥梁、织就纽带,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宫博物院近5年引进展览、赴境外办展36项,在全国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排名居领先地位。其中,赴日本举办“让文物活起来——故宫文创展”,“传心之美:梵蒂冈博物馆藏中国文物展”在国内首次展出梵蒂冈博物馆藏中国文物。举办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驻华使节故宫文化沙龙”、“使节进故宫”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与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高级研究院、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以及伊拉克共和国文化、旅游和文物部等15家机构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意向书、合作协议,与阿联酋、肯尼亚、乌兹别克斯坦、瑞士、美国、希腊、澳大利亚等国联合开展考古、文物修复等工作。与各国文博界交往的不断深化和保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使得故宫博物院能代表中国在业界发声,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故宫博物院的神圣使命,也是故宫博物院对国家对人民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庄严承诺。故宫博物院将继续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十四五”规划,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文化力量。

(执笔:段颖)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