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人文遗产与世界意义(3)

摘要: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开幕,向全世界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战胜挑战的决心和信心。作为世界文化“嘉年华”的奥运会和作为中华文化“嘉年华”的春节首次因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相遇,这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完美融合,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团结”精神的最佳体现,北京冬奥会为奥林匹克运动续写新的传奇。

四、北京冬奥会: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新融合

奥林匹克运动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互惠的现实平台,多元创造、对话交往、和谐共存、共同参与,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理念。奥运会是各国文化进行交流的盛会,它构建了世界各民族文明、文化、体育与艺术之间对话、交流、沟通的巨大平台。

对于人类多元文明的崇仰、保护和发扬,是顾拜旦以来奥林匹克人最深层的意念,他们热爱自己的文化、文明,也渴望了解其他民族、其他地域的文化和文明。北京冬奥会让世界再次认识中国,传承久远的奥林匹克文化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进行了又一次对话、交流,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与中国古今文化获得了再一次交汇的新机遇。

尤其是,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适逢中国春节。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员们在这里一起感受“春节+奥运”的双重喜悦,各国朋友在这里一起过春节、看奥运、赏冰雪、庆团圆,这是古老东方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完美融合,是奥林匹克“更团结”的生动体现。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这既是对世界文明新的阐释,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新的启示。

奥林匹克文化起源于西方,但是奥林匹克文化交流却具有全球意义。奥林匹克所倡导的生活是人类竞争、奋斗、失败、成功的生存状态的集中体现,奥林匹克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体育运动,更是促进世界和平、社会进步、人类团结友爱和提倡公平、公正的一项国际社会文化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奥林匹克运动是全球运动员展示自身成就的最大平台,奥林匹克精神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北京冬奥会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实质,表达了世界各国朋友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也展示了中华儿女面向世界的博大胸怀。

国际奥委会体育总监基特·麦康奈尔在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一些非常出色的运动员,在这里经历了训练期,经历了比赛。他们通过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反馈是,这里的训练场地和比赛场地都非常好,人工造雪也特别棒,这是确保他们顺利进行比赛的关键。这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奥运遗产,中国正在为冬季运动建立一个真正的遗产。随着中国工作人员在所有这些场馆的经验,我们将在未来几年感受到中国带给世界冬季运动的意义。

五、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实现碳中和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碳排放已经全部实现碳中和,成为全球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从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首次将环保因素考虑在内,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世界承诺将实现碳排放全部中和,这是人类奥运史上的巨大进步。

百年奥运,熊熊燃烧的主火炬从“大火”变成“微火”尚属首次,也向世界展示了绿色办奥的决心。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焰火燃放也蕴含着“绿色”理念。迎客松造型、“天下一家”字样等焰火不仅以独特的创意烘托了欢乐祥和的氛围,并且均采用高科技环保微烟化焰火,药剂无毒、微烟,大大减少了烟花燃放时对环境的影响。

比如,张家口崇礼赛区为世界展现了一个绿色奥运的梦想:赛事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达80%、“绿电”点亮奥运场馆、655辆氢燃料车提供保障、黑色矿产经济转身银色冰雪产业……这背后也讲述了一个曾经“沙源地”到如今“树成林”的故事。一到雪花飘落的日子,崇礼区霍素太村就是一片银装素裹,村外树林穿上冬装,美不胜收。为什么会有如此景致?2018年,霍素太村承担了4200亩政府购买服务的造林项目,这是崇礼冬奥绿化工程之一。参与植树的村民每年保质保量植树,后期还要进行维护确保成活率。过去村外有的地方光秃秃的,刮大风会起沙子,随着冬奥绿化,树多了,环境也好了。此外,雪上赛场智能造雪,比传统造雪可节约水资源消耗20%。

再比如,绿色制冰。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建、改建了7座冰上场馆,共9块冰面,均使用了环保型制冷系统和制冷剂,其中5块冰面使用了二氧化碳(R744)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4块冰面使用了R449A制冷剂。一方面,R449A制冷剂。在冰上场馆设计之初,原计划采用R507制冷剂,该制冷剂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使用,符合《蒙特利尔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但R507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为3985,相比较高,此次使用的R449A(GWP为1282)将GWP降低约65%。另一方面,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二氧化碳制冷剂ODP(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仅为1,而且二氧化碳制冷产生的余热回收后,可以提供70摄氏度热水用于生活热水和除湿再生等用途。对比传统制冷方式,采用二氧化碳制冰能效提升30%、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

再比如,北京冬奥会场馆内外均实现了低碳环保。“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冬奥整个场馆都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换句话说,本次奥运会的全部用电都是来自风能、太阳能。另外,北京冬奥会高品质饮用水处理项目采用了超滤膜深度技术,作为一款通过物理方式进行处理的手段,减少了化学药剂投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且处理水量大、效率较高。

六、北京冬奥会上惊艳全球的黑科技

从机器人水下火炬接力成功的那一刻开始,无数个世界首次在这里诞生。北京交大风洞实验室、氢能大巴公交、京张高铁……这些我国自主研发的科技创造了冬奥会历史上的多个首次,无一不彰显着中国力量,北京冬奥会开展科技创新之路,秉承着绿色可持续的环保理念,给所有人带来了一场难忘的体育盛事。

相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此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参与表演的演员大幅减少,只有2008年时的五分之一。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黑科技”的使用:三大运营商提供5G网络全覆盖;阿里云支持的“奥运转播云”向全球全程转播4K超高清赛事内容;京东方提供的巨型“雪花”形主火炬台和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英特尔联合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师生团队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出实时特效系统;西门子TIA全集成自动化解决方案实现了自动化组件的完美协同……数十种创新数字科技手段助力导演组将艺术创意变成现实。

比如,《雪花》这个节目中,巨大的“鸟巢”只有很少数量的演员,但却因为人与场地的互动,呈现出令人惊艳的艺术效果,尤其“掉队小朋友”(网友称其为“一鸽都不能少”)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要完成600多个小朋友“充满童趣”的动作捕捉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在场上的位置、动作、队形都没有经过编排,导演组希望完全释放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天性。最终,这个节目创造了纪录,实现了世界上首次对超过600人进行实时动作捕捉、定位和渲染:在每个孩子脚下渲染一朵雪花,和他们手里发光的和平鸽交相辉映,非常有感染力,不但浪漫,而且和谐。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团队负责通过三维运动员追踪技术(3DAT)实时定位,北京电影学院的团队负责实时渲染,凭借先进的AI算法,仅通过4台摄像机就覆盖了全场,并让演员与现场铺设的大屏实现实时互动,达到了仅靠排练无法达成的流畅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冬奥村里的智能床、炒菜机器人、智慧防疫员,赛场上的5G云转播、超高速摄像机,运动员场下训练时的分析系统与VR模拟系统。特别是AI技术首次运用于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8K超高清电视转播。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有一套能深度学习的摄像机系统——“时间切片”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对运动员动作进行实时分析,为观众迅速呈现每一个比赛细节。有了这套系统,谷爱凌的高难度动作——偏轴转体两周1620度,迅速被分解运用在电视转播中。

科技冬奥的目标,正是通过筹办冬奥,为世界探寻更好的未来城市生活解决方案,实现对人友好、对环境友好、对产业友好、对社群友好的人类城市生活永续目标。科技彰显奥林匹克精神之后,必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北京冬奥会的遗产,既是精神的丰盈,也是物质的丰富。令人耳目一新的高清智能云转播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多冬奥会上标志性的科技成果会很快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