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事 为民造福

为民办事 为民造福

《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一书,以48个故事全面、系统、生动展示了习近平同志带领浙江广大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1600多个日日夜夜,生动印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着眼“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对改善和发展民生作出了一系列战略性的整体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的理论探索。他在省域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思考和探索,充分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民生思想的精华,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要义,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实践价值。

一、初心如磐 坚守“以人为本”“为民干事”的价值立场

“始终牢记,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民生建设重要论述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不忘初心、执政为民的人民情怀。他强调,“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最是“小事”显担当。我们要自觉担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镌刻铭记于心,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深化人民意识,坚守人民立场,对接民众期盼,把为民谋利的“小事”、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一件接着一件办;以钉钉子的精神干一件成一件,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带给广大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乌纱帽’再大,也大不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激励干部在民生方面履行使命,当好公仆。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心无百姓莫为“官”》一文中,饱含深情地引用了郑板桥、范仲淹、杜甫、于谦重视民生的诗句,指出心无百姓莫为“官”;在《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一文中,习近平同志生动引述刘邦《大风歌》中“守土”的含义、明成祖“天子守国门”的使命,以及清代守钱塘大堤的塘官在决堤事故时“不等皇帝来找他算账,他就跳塘自尽”的事例,阐述为官者的民生责任。他还经常引用“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等古语,强调要“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使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从先贤、模范身上汲取力量、明智修身,恪守为民情怀,当好人民公仆。同时,也要坚定文化自信,学习习近平同志对历史典故、历史人物的信手拈来,学习他执古御今、持经达变的大视野、大气魄、大胸襟,通过学史来开阔眼界、胸襟,通过赋予历史以深刻的时代内涵来教育、启迪身边的人。

二、使命在肩 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的工作定位

“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办好,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就坚决不能办”。他把民生工作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问题,明确要求干部“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破除‘官本位’思想,克服和纠正那种‘当官做老爷’的封建习气”“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谋利益”。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所谓对下负责,就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从来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习近平同志深刻阐述了领导干部“关注民生”和“对上级负责”的辩证统一关系,他指出: “如果在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时,在体现基层和群众的愿望时,只是依样画葫芦,不善于上下结合,其结果必然是貌似‘负责’,实乃敷衍塞责。”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身体力行,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

在其位谋其政,谋其政尽其心,上下同欲者胜。我们要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在正确领会上级精神的前提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以人民为中心、对人民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更好地对接实际、落地生根。

三、勇于担当 力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路径

“要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最实在的事就是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关心困难群体,多做、大做‘雪中送炭’的事,多搞一些直接造福于民的‘满意工程’‘民心工程’,切实把老百姓家门口的事情办好。”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为民办实事,一定要办在点子上,关键是要用心听民声、以情察民意。”“为民办实事对象是‘民’,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掌握民情、分析民意,民主决策、科学安排,落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他提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他积极带头并倡导各级领导干部畅通民情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诉求和愿望,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公开电话、投诉电话、民情热线管理和市民电子信箱建设,畅通信访渠道;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社团组织和大众传媒沟通群众、反映民意的作用;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构建了解民情民意的网络平台”,通过扩大和疏通民情反映渠道,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针对性。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推动下,浙江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连续多年带队到信访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县市区,采取公告的形式下访,有效解决了一批信访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也是联通党心民心的桥梁。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根植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学习;认真倾听百姓的心声,摸清人民群众的诉求,虚心听取人民的建议,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难题、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砥砺奋斗 锤炼“狠抓落实”“为民立言”的工作作风

“为民办实事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工作中去”。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尽快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应酬中摆脱出来,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深做细。”“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并掌握为民办实事的规律,坚持具体抓、抓具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坚定信念宗旨、牢记初心使命,努力提高抓落实能力,锻造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勇于作为、敢于担当,科学谋划、脚踏实地,以行之有效的实招硬招办实事,以真抓实干的作为求实效,言必行、行必果。

只有“听得懂”群众的声音,“讲得好”群众的话语,民生工作才能做到群众心坎里。习近平同志重视干部与群众说话的能力,明确要求干部“放下架子”“做好样子”。他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只有在平时多做过细的群众工作,才能真正取得群众的认同和信任”。

文章锦绣,其本在民。我们要摆正话语立场、丰富话语内容、创新话语方式,充分利用走新走心的传播手段发挥语言艺术魅力,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将具体事物形象化,将深邃的理论通俗化,讲老百姓弄得清的理;要不断增强群众话语能力,开展“有效对话”,避免雷语、乱语、迟语、哑语,善抓重点、善学经典、善用媒体,为用而讲、讲必有用,以理服人、言行一致,说老百姓爱听的话、做老百姓想做的事。

五、行稳致远 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保障机制

“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要使为民办实事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深化提高,关键在于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实事项目选择、决策、实施和督查考核等各个环节,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民生问题的部署,始终贯穿着在“实效”中求“长效”的理念。在他的主持下,200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从建章立制入手加强和改进为民办实事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立足眼前解决好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体制机制,将好的做法巩固下来,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工作发展,并一以贯之、常抓不懈、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为民办实事要反对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鼓励多做铺垫性的长期工作,正确对待“潜绩”与“显绩”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列举河南林县的红旗渠和福建东山县防护林建设的具体事例,阐述只有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才能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他提出,要让群众来评判为民办实事工作的成效,要求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好为民办实事过程中人民群众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等关系问题,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以人为本”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抓民生,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作为,胸怀“国之大者”,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不计较个人的功名,保持历史耐心,既做显功也做潜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以一张蓝图抓到底,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是贯穿全书的鲜明主线。越是深入地读《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越能学出精髓要义。要学出政治新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学出理论新自觉,进一步找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船”与“桥”,做到至信而深厚、融通而致用、执着而笃行;要学出使命新自觉,当好改革发展稳定的“探路者”“排头兵”“弄潮儿”,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发展提供更多实践素材;要学出为民新自觉,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祉、增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作者: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