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民生思想研究

习近平民生思想研究

民生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民生问题,格外重视民生建设事业,不仅描绘了民生梦的具体内容,强调解决民生问题的政府职责,而且明确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原则、路径、方法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思想,对于推动我国民生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提出中国梦,明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梦,是民族梦,也是个人梦,是国家民族之梦与个人梦的统一,既需要依靠人民来实现,又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中国人的民生梦自然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而且是最鲜明、最朴素、最真挚的中国梦。

民生梦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一种愿望,而且是具有鲜活内容的预设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①这就把抽象的民生梦具体化了,不仅概括出民生梦的核心内容,勾勒出民生梦的现实形态,而且指出了衡量民生梦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同时,还明确了实现民生梦的具体步骤,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民生梦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根据人民群众强烈的民生诉求和愿望以及中国民生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生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符合人民愿望的事就是党奋斗的目标。”②把民生梦作为民生奋斗的目标,既符合中国民生建设的特殊国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民生梦是我国民生建设事业的价值追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事业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民生梦为指引。

民生梦是实干的、有尊严的、充满奋斗历程的幸福梦。作为目标的民生梦要求把民生建设成果落到实处。民生梦最终要融进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要融进到实实在在的民生效果中去。民生事业发展得好坏、人民群众对民生梦的认同程度,都要通过民生实践效果来体现。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表达,就是在实现民生梦的过程中,要“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③。

二、坚持科学方法,探索解决民生问题新思路

解决好中国13亿多人的民生问题,是我们党新时期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挑战,需要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中国民生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多次提及开展民生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为推进民生建设事业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一是用历史的和发展的视角来对待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④这是因为:民生问题是关于人的存续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必然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人类不可回避的永恒主题,并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当然,民生不是静止不变的,解决民生问题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类遇到的一切民生问题都是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同时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生成。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二是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统筹民生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⑤做好民生工作必须坚持系统的方法论,既要用系统的思维和观点来认识民生问题,又要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民生问题。一方面,我国的民生问题具有受众群体规模庞大、民生诉求多元、民生内容多样等特点,需要运用联系的方法和整体的观点来抓住民生问题的本质。另一方面,民生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件事关人的发展的全局性工作,不仅涉及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且还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必须把发展和建设民生事业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来统筹。

三是抓住民心这个民生工程的本质。抓住了民心,就抓到了民生工作的本质、精髓和关键。我们不仅要切实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还要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这样才能“使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⑥。

四是坚持一切从民生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民生问题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得到才说,说了就做到”⑦,“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尽力而为,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⑧。当前,解决具体的民生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民生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杜绝盲目搞媚俗的、短视的、不切实际的民生政绩工程。

三、拓展民生内容,明确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事业进行了审视和思考,指出了今后一段时间民生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勾勒了新时期民生发展的宏伟蓝图。

针对新时期民生建设的特点和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建设内容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战略部署:在就业方面,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的新思路;医疗方面,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新理念;养老方面,强调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教育方面,提出“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的目标;住房方面,强调要“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

同时,随着民生建设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民生的诉求也随之“水涨船高”,民生的内容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适时地对民生建设内容进行扩充,提出了民生建设的新内容:在环境保护方面,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在生态建设方面,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食品安全方面,强调“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安全生产方面,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这些内容丰富了民生发展的范畴,扩大了民生建设的边界,反映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要,体现出了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的民生品格。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