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林峰 :无边风月在中秋——中秋诗词赏析(2)

最寂寥的中秋诗

中秋是万家团圆、喜庆吉祥的日子,为什么会有寂寥的心情呢?其中多有缘由,比如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是唐朝著名诗人,年轻的时候是一个自强不息、有着远大志向的青年学子,很早就考中进士,但是由于机缘不佳,仕途不畅,只当过几任小官。因此,王建一生都活得很郁闷,再加上与家人分居,让他更觉人生的孤单和凄凉。前途无望,在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王建面对浩瀚的天空、皎洁的月光,内心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种凄凉、孤寂、无奈感慨。

“中庭地白树栖鸦”,院子里满地的洁白,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而树上的鸦鹊白天惊惶喧闹,到夜深已经安定入睡。夜深人静,鸦鹊入睡使得夜晚格外沉静,夜色更加深沉。“冷露无声湿桂花”,那些冰凉的露水正在滋润着怒放的桂花,尽管这个场景很美,但那是一种凄美。因为在诗人眼里,此刻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有了凄凉的氛围。

第三句诗有了变化,诗人从小我想到了大我,从自己的孤苦伶仃,想到了今夜普天之下不知有多少人家在仰望着这一轮明月,在忍受着分离之苦。这些分居千里的家人、朋友,都会在此刻仰望同一轮明月,并渴望着与家人、朋友团聚。但是,因为山遥水阻,他们无法团聚。此时,因为有普天之下众人的同感,自己个人的孤寂突然得到了升华。他觉得,和普天之下人们共同的困苦相比,个人的孤单小得多了。所以在最后诗人发出了“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感慨,不知道那悠悠的秋思会落到谁的家里?话里有话,似乎是在说,别人都在望月,只有我还有诚挚的秋思。这种反其道而用之的手法,使作品有了出其不意的观感,让人眼前一亮。诗人将自己的小情感和普天之下众人的共同情感融为一体,使这首诗的境界得到了拓展,其内涵、意韵也得到了提升。这首作品之所以能够传颂千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最后两句,诗人将自己的个人情感转变为一种民族大爱、家国情怀。

赏析月上中庭,露冷桂花;高树栖鸦,夜色如霜。此时此刻,诗人淡伫楼前,引领翘首,万千思念、无边感慨皆涌上心头。此诗由写景入笔,再由景及人,望月怀远,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寂寥、清冷的中秋赏月图。这首作品由于其想象丰美、余味无穷,千百年来让人们传颂不已。直到今天,说到中秋诗词,我们还会说到王建的这首名篇。

最富哲理的中秋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最富哲理的中秋诗——唐朝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刘禹锡,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在19岁的时候到长安游学,便在读书人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公元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历任连州刺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公元842年刘禹锡去世,朝廷追赠其户部尚书。所以刘禹锡的一生,不管在文学上还是政治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八月十五夜玩月》描写的是赏月的场景。刘禹锡不说“赏月”而说“玩月”,为什么要用“玩”字呢?古代文人墨客往往把一些很专注的事情,用玩的心态来对待它,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心情获得释放,而不会有十分拘谨的心态。因此,此诗用玩的心态来表达哲理,分外与众不同,没有了呆板、刻板的说教,而完全是用寄情于景的手法来展现的。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今天上苍把月亮用来洗刷尘寰,是因为八月十五的月光格外皎洁、格外明亮。我们常说月光如水,那么这里用如水的月光来清洗整个寰瀛,就很顺理成章了。这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中秋佳节,暑天刚过,此刻暑气都退到九霄云外去了,整个世界显得格外澄明沉静,万般景物在这一刻都呈现出清晰明朗的状态。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万里无云、秋高气爽的中秋佳节。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平时星光灿烂的天上星河,此刻都自惭形秽,很自觉地把满天的光彩让给了月亮。因为它们觉得月亮的光华,远远盖过了星辰的光亮。这里诗人也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他不说“星辰逊光彩”或者“星辰失光彩”“星辰退光彩”,而是用了一个“让”字,这是诗人别出心裁的创造。“让”字本来是说人的,比如朋友、同事之间的谦让。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星辰的光辉已经远远逊色于月亮的光芒。在中秋佳节,星河已经暗淡无光,因为此时满天的月色普照着大地,人们关注的是月亮,而不是星河。“风露发晶英”,初看这句诗平淡无奇,但仔细体会,会发觉这一句写得格外巧妙。晶莹的露珠好像是从花草里生发出来的。其实露水是大自然赋予花草的,而不是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诗人这种出其不意的手法,让这句诗与众不同。我们在写诗的时候,也可以借鉴刘禹锡的这种手法。

此诗最精彩之处在结尾:“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结尾这两句诗渗透着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即其对大千世界岁月轮回人间万变但是天象不变的探索和追求“能变人间世”,即人间万物可以随时变化,比如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风云雷电,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人的身世浮沉、荣辱变化等,都是随着岁月变迁而不断变化的,不变的唯有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只有圆缺,而没有其它任何变化。不管人间繁华也好,兵变也好,或者王朝衰落也好,社会富强也好,社会上的任何变化,都不会对月亮产生干扰,月亮是万古不变的。在这里,刘禹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哲理思考:人能主宰社会,但主宰不了自然。自然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的,它是亘古不变的。刘禹锡把他对大自然的理解,用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以最形象的表达,让我们看到了其诗词背后的深沉以及其对大自然的理解。因此,把最精彩的放在最后,也是刘禹锡此诗的一个高明之处。我们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也可以把最精彩的留到最后,这样给读者更多的悬念,令人充满期待。

赏析:诗题曰“玩月”,写得很清俊潇洒,但内涵哲理却格外深沉。首联写月光如水,浣洗了整个世界。颔联点明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澄静、万景澄明之景象。颈联中的“让”字堪称“诗中之眼”,乃诗中最精彩的部分。妙在尾联,阐述了人间万物变迁不断,而天上明月永恒不变的哲理。全诗气象万千,哲理分明。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