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3)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让我们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2.“十四个坚持”与“十三个方面成就”

第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第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第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建设上,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全面依法治国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第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第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社会建设上,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第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第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第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人民军队坚决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为推进依法治港治澳、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第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外交工作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第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十三个方面深刻总结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领域的重大创新

1.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强调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以战略思维谋大势,以历史思维鉴古今,以辩证思维增智慧,以创新思维添动力,以法治思维促改革,以底线思维控风险,以系统思维揽全局;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深化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认识,强调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就能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哲学回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

2.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了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发展了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作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强调应对国内国际新挑战,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强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