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时尚:社会心理分析与思考

露营时尚:社会心理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露营的兴起:疫情下社交媒体催生的新时尚

露营在我国一直是一种小众的休闲方式,然而,近年来露营却成为一些人满足休闲出行意愿的首选,节假日期间露营更是“一位难求”。露营综艺节目的接连上线点燃了观众对于城市之外自然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加上精致露营在各网络社交平台的流行,露营逐渐成为一种为大众所追捧的新时尚。“露营热”之所以在短时间内难以降温且仍有继续蔓延的势头,一些因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露营是在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时尚。为遏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民众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人际接触,传统的国内游、出境游严重受限,人们外出休闲的机会减少。同时,许多行业如旅游、餐饮、航空等都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员工被迫陷入失业或半就业状态。长期社会交往受限和居家单调无聊的状况,容易导致人们产生焦虑、失落、疲惫、孤立甚至恐惧的心理,对民众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人们不断积累对于旅行、亲近自然的渴望,这种渴望急需新的渠道加以释放,而以短途自驾为主要方式的城市周边游开始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露营作为价格相对低廉的周边游新形式,既符合各种保持距离的防疫规定,也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如果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那就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露营。在城市周边找一块休憩之地,也能让个体远离喧嚣、浮躁,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享受自然。露营作为一种时尚,2020年在我国兴起,2022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迎来了高潮。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露营热”是民众久居在家引起的“触底反弹”。

旅游消费升级与社交媒体的传播是露营火热背后的推手。露营火热与私家车的普及、城乡公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消费者出现多元化休闲方式的表现,也是我国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敏锐捕捉消费者露营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近年来,旅游行业在华东、华北、中南、西南、西北、东北地区依托本地特色,建设形成了森林、沙滩、雪山、湖泊、沙漠等一系列特色露营营地,为民众提供了多种个性化旅游产品。同时,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许多城市及周边郊区的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于是,城市的公园、农场的草坪、海边的沙滩等都成为人们露营的目的地。以小红书、抖音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贴合年轻人热爱社交、喜欢分享的需求,从传播样式与渠道切入,通过视觉化传播与社交媒介互动的双重助推,最终实现裂变式传播。露营内容的传播不仅引起公众对于露营的极大兴趣,也促进了如折叠桌、烧烤炉、煤油灯、睡袋等产品的销售,可谓“一举两得”。

朋友露营群体和家庭露营群体是露营休闲的两大主力军。携程旅行、小红书等平台有关露营的数据表明,尽管有单独的露营者,但露营主要是一种群体性活动,以“90后”“00后”年轻人为主的朋友露营群和以“80后”父母为主的家庭露营群是露营的两大主要群体。露营作为一种微冒险的休闲方式满足了这两大群体的社交、娱乐、身心放松、亲子教育等需求。睡在野地会给稳定的生活带来一些不稳定的感觉,满足了年轻人喜欢冒险的需求;烧烤、钓鱼、踏青、沙滩运动、海上观光、攀岩、骑行、玩音乐、摄影、剧本杀等活动,有利于年轻人结识新朋友,联络旧朋友。此外,如今的露营技术和装备更加高级和现代化,这使得露营的辛苦程度减少,露营的体验更加愉快和舒适,人们也更容易做出露营的决定。而“80后”年轻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注重孩子的体验式教育,期望通过露营兼顾健康育儿和身心放松两大需求,从而提升亲子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女性和年轻人是时尚的主要引领者和传播者。他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露营的图像和体验,摹画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反复出现的记录露营的贴文不断给不甘落后的潮流追求者带来巨大的视听冲击,吸引其逐渐加入其中。

露营的实质:让人们重新感受生活的意义

要理解露营时尚的兴起,仅仅分析露营产生的外在因素和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理解露营的动机和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理解露营时尚的实质。

逃离与恢复。对技术的依赖、程序化的工作与生活、以久坐为主的生活方式等,使许多人产生了与自然、其他人和自我脱离的感受,这种感受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间更为强烈。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趣味和生活美学,露营不仅仅是换个地方过夜,更是一种远离、逃避工作和家庭生活环境的方式。在这里,年轻人可以暂时抛开家庭和工作中的烦恼,从社会回归自然做真正的自己,重建个人与自然、朋友和家人的关系。露营也分散了人们对于疫情的注意力,减少了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由于疫情期间交往受限,人们大多数时间都是通过电子设备从事消极的休闲活动。露营作为一种积极的休闲方式,给人们提供了积极的休闲活动,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露营不仅可以使人们放松身心,还可以使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深入真诚的交流,进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社交、亲子等情感关系,甚至在露营过程中,还可以结交到新的兴趣一致的朋友。总之,露营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从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中恢复的机会,使人们能够给自己“充电”,以更好的面貌重回城市的工作与生活。

体验与欣赏自然。著名生态学家威尔逊提出的“亲生命假说”认为,人有一种亲近自然的需要,有走近自然并和自然保持联系的强烈欲望。城市生活和疫情下的长期居家使人们体验和欣赏自然的动机更加强烈。露营给人们提供了深切体验和欣赏自然的机会,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是一种“逃离”意义的怀旧。公园的鸟语花香、辽阔的大海、无垠的沙漠、稻花飘香的生态园,都在无形中将露营与浪漫和诗意联系起来。森林中一棵古树倒下的声音、飞流直下的瀑布、巨大的海浪也会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感,而在自然界中冒险和挑战的经历更会给人们带来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体验和欣赏自然会给露营者带来美的感受和其他积极的心理感受,更多地激起人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强烈欲望。

家庭与教育功能。露营的家庭功能是指露营地的环境加强了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提升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质量。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尽管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但由于工作、家务以及电子设备等因素的干扰,有些家庭成员之间缺乏高质量的互动交流。露营地相对宁静、单纯的环境不仅增加了家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这种效应不仅在露营时存在,还会延伸到之后的家庭生活中。露营还具有学习和教育功能。在露营地,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能够更多地将自己的想象投入到没有限制的游戏中,父母也可以通过陪伴孩子一起游戏探索世界。在露营的过程中,儿童会对其所发现的新的未知的东西感到新奇,通过自己的活动和经历明白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父母也能够通过亲子游戏教给孩子一些知识和技能,使其学会欣赏自然、享受户外生活,并转变成未来的行动。更为重要的是,露营可以为孩子提供课堂知识的实践机会,磨练他们的意志,健全他们的身心,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社会相互作用与关系功能。露营的社会相互作用和关系功能是指在露营过程中加深现存友谊以及结识新朋友形成新友谊的过程。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每天接触的都是固定的人,难以结交新朋友,而露营为结识新朋友提供了一种新方式。相对陌生的、需要相互提供帮助的露营环境,具有相同兴趣与爱好的露营者,这些因素使一些人在露营过程中主动地和他人交流进而形成新的友谊。同时,露营也是老朋友重聚加深友谊的过程。在露营地没有工作和家庭的烦恼,也没有上下级的严肃关系,更没有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的干扰,朋友们围坐在一起自然坦诚地交流,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重建和不断加深。

自我认同和重建自我。对于一些露营者来说,自我认同是露营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他们把露营视为认识“我是谁”的组成部分,把露营看作回归自我的一种方式。一些人工作中产生了强烈的与自我脱节的感受,他们期望通过露营重回自我。他们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形成对个人的自我认同。露营也增强了个体在工作以外和其生活的城市以外的身份认同,促进了个人喜欢的自我形象实现,让个体能够重现发现自我和感受他们在世界上的位置。还有一些露营者想通过露营重建自我,形成自我期望的形象。他们分享露营的经历、展示露营的工具和装备,将其作为自我认同的一个符号,通过行动显示自己的形象。

回忆与怀旧。对于一些露营者来说,露营是对过去经历的回忆,是一种怀旧的情绪。20世纪80、90年代,电风扇、空调在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全普及,夜晚在户外露宿是许多人在炎热的夏天纳凉避暑的一种常见方式。在房前屋后、塘边空地、操场路边架起简易床铺、搬出竹床,甚至在地上铺一张凉席,一家人、几个朋友望着满天的星星,开心闲聊,慢慢进入梦乡。这是许多20世纪80、90年代前出生的人夏天避暑的一种传统,也是人生的一段美好记忆。一些露营者想通过露营重温和回忆过去的生活,也想把它分享和传递给年轻的一代。这是一种怀旧,也是一种美好生活方式的传承。

露营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才能撑起诗和远方

露营作为一种时尚在我国能否可持续发展,而不只是“阵热”,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现代技术给露营者带来的困惑。露营的初始动机来自于人们接触自然的愿望,其功能和意义也是通过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充分体验欣赏自然的过程中实现的,与人和自然接触的质与量有密切的关系。传统的露营有点类似苦行僧,是一种简单廉价的休闲活动,一个背包装下所有的装备就可以出发,但正是这种简单、简约的方式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深层接触及相互关系的重新定位。然而,今天的露营多为一种以舒适、优雅、安逸为特征的精致露营,其与传统露营的主要区别在于更加丰富多样的露营装备,如氛围灯、卡式炉、蛋卷桌、咖啡机、烧烤设备等,为露营者提供了更为舒适、便利、现代化的户外住宿体验。当下的精致露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露营地提供装备的“拎包入住式露营”,另一种是露营者自带全套装备的“搬家式露营”。但正是这些现代技术阻碍了人与自然的深层接触。正如美国学者卡因所言,随着环境退化程度的增加,环境的代际健忘症也随之发生,每一代人都把这种退化的状况当作正常的经历。这种效应正出现在露营活动中,当技术缓冲人与自然的接触时,随后的每一代会找到一种方法以自己的方式去体验自然,尽管这种接触与过去相比是较少体验的。这种观点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与自然较少地深度接触变得正常会失去什么?露营者既不愿意抛弃现代文明的成果,又渴望田园牧歌式的悠闲;既试图逃避技术带来的舒适,又不愿意彻底放弃现代技术带来的舒适,在被自然吸引的同时,却因为缺乏便利而感到不适。精致露营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人们这种逃离日常生活符号、回归自然的幻想,但过度精致的露营可能导致露营功能与意义的丧失,从而使其变成一种“作秀”,这是需要我们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露营与断开数字连接的关系。在技术嵌入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感知过载、信息过载、沟通过载以及社交过载等过量的数字连接,剥夺了年轻人本应投入到现实生活的时间与精力,而露营恰好为他们断开数字连接、缓解社交压力提供了一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露营原本是为了从日常生活的符号中逃离出去,而精致露营却在大自然里一点点复原充斥着消费主义色彩的视觉符号。社交媒体将露营塑造成一种对于草地、河流的“集体乡愁”,以及供他人羡慕的社交景观。打开小红书的露营笔记,博主们电影质感般的照片不断告诉年轻人:精致露营的核心不是露营的荒野求生,而是精致代表的品味、氛围、奢华。比起自然体验和交流带来的放松感,他们更多地追求这一充满仪式感过程带来的社交满足感,这也正是年轻人愿意千里迢迢地前往露营地的动力。这看似矛盾的过程,其实是年轻人希望通过精致的符号化消费在社交平台上塑造出理想的身份形象。这种对同质化精致的追求反映的是年轻人隐形的圈层焦虑和身份认同危机,他们害怕被同龄人边缘化,也渴望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同。实际上,年轻人对这种展示性的、他人所定义的精致露营的追求再次强化了其与社交媒体的数字连接。

及时发现和解决露营中出现的问题。露营从一种小众的休闲方式变成一种大众追捧的时尚,无疑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露营热”背后的软硬件设施并未跟上,比如部分露营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车位缺乏、公厕不足、垃圾桶数量不足且垃圾清运不及时,帐篷搭建、户外防护、应急管理等知识也未得到普及。此外,一些露营者在明令禁露营的区域野营,任意停放私家车,在户外烧烤野炊,乱扔餐厨垃圾,污染水源,造成周边环境乌烟瘴气;还有一些露营者夜晚大声喧哗,播放音乐,燃放烟花,严重扰民。露营需求还在高速增长中,应尽快出台全行业性的规范或标准,让商家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游客的露营行为,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约束。在大力倡导“无痕露营”的同时,还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和基层政府部门合作,科学合理增加露营空间,并做好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以满足露营的现实需求。只有行业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露营作为一种时尚才不会昙花一现而是“长红”,才能撑起城市人的“诗和远方”。

乡村振兴应抓住露营带来的经济发展机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短距离、少切换的本地深度游和品质游成为主要趋势。大城市游客明显向周边的郊区、乡村流动。露营作为一种时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019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也提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乡村应抓住露营时尚带来的经济发展机遇,主动承接露营经济的供应需求,合理规划露营地和完善露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露营经济引入乡村建设的产业群,打破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提供符合露营人群期待的自然美景的同时,为其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服务,进而促进露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翟婧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