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健全高效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的客观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取得了宝贵经验,形成了政府和市场结合、短期和中长期结合、跨周期和逆周期结合、总量和结构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完备的宏观调控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进一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战略安排,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有利于保持国家战略连续性和稳定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从而避免政策的短视性、随意性。宏观调控必须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使总目标和分目标、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有效衔接、接续推进。加强财政保障、金融支持和其他政策支撑,逐一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定有力完成好发展目标任务。

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财政金融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建设现代财政金融体系,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做好政策间步调协同,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持作用,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健全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维护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发挥好政策的组合效应,稳妥把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性,在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不稳时果断出手、精准施策,不能搞大水漫灌。

加强和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必然要求。坚定捍卫国家经济主权、提高应对复杂变局能力,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参与塑造国际环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善促进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体制机制,应以多边机制和平台为重点,运用好结构性改革等政策工具,发挥好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力量,维护、延长和塑造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发展和安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外部冲击。

统筹和平衡调节方式手段

宏观调控必须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相机抉择,开准药方,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周期波动影响,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健全经济政策紧密配合新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的机制化建设,需加快建立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协调体系、监督考评体系和保障体系。当前,着力扩大内需,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要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协同发力,推动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相互促进,从而持续释放现代化建设蕴藏的巨大消费和投资潜力。近期工作重点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长短结合、稳扎稳打,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着力推动消费和投资、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内需和外需实现高水平动态平衡。

突出统筹兼顾、搞好综合平衡。实施宏观调控、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必须要坚持系统观念,用好普遍联系这个唯物辩证法观点,念好协调发展这个制胜要诀。政策稳健有效,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加强系统集成,同时又要防止合成谬误、分解谬误。在统筹兼顾中形成治理合力,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促进各地区“比学赶超”、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综合平衡中实现整体推进,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提高政策透明度、公信力和专业化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走在市场曲线前面,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优化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设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体制性、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往往相互交织,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相互联系。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完善逆周期调节机制和跨周期政策设计要“瞻前顾后”,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既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稳住经济,又促进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着力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坚决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要持续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加强政策预研、方案储备和中长期谋划。

优化和提升经济治理效能

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必须运用好新技术手段,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完善市场主体有序参与政策制定机制,稳定市场预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国上下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和强大合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必须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从政策制定到执行全链条管理的角度,加强政策针对性、协同性、时效性和执行力。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国内和国际的关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多用改革的办法实施调控、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提振信心、激发活力创造力。创新绩效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增强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以实践结果评价调控政策的成效,开展跟踪问效,有问题及时纠偏,增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艺术性。

坚持依规依纪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法治,一方面要依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依法完善调控与治理实施中的法律手段,依法全面履行经济管理职能,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加强调控和治理的法治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做好纪法衔接、纪法贯通,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力建设法治高效廉洁政府,加快建立宏观经济治理监督考评体系。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严肃财经纪律,在调控和治理中坚决守住财经纪律的“高压线”,以监察法律制度切实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以严密监督体系切实提升经济治理效能。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