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的首善答卷

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的首善答卷

紧紧围绕关乎“国之大者”的首都工作履职尽责

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的首善答卷

——十三届市政协五年工作综述

五年风雨兼程路,五年同心谱华章。

十三届市政协走过的五年历程,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北京这座伟大城市实现深刻转型、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的五年。

开展各种协商活动123项、民主监督75项、立案提案6514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400余期……五年来,市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着力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完善政协工作制度机制,强化委员责任担当,紧紧围绕关乎“国之大者”的首都工作履职尽责,为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书写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首善答卷。

2022年1月5日,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会现场。

2018年4月24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专科医联体建设”调研组赴右安门医院调研。

2019年10月1日,市政协委员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

2020年8月21日,市政协设立的首个民主党派界别委员工作室——九三学社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启动。

大学校

学习贯穿“双向发力”全过程

“书卷常开、灯火不熄”成新常态

“今日主题:坚持‘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伴随着提示音,一则“读书提醒”推送到每位市政协委员的手机上。

点击进入,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读书活动正在进行:如何理解“五子”联动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继续发力“五子”联动,推动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形成……紧扣主题,市政协领导领读,专家委员导读,委员集中交流讨论,学习在周密安排下逐渐走向深入。

这是市政协开展的读书活动中,线上读书群里的一幕。

市政协学习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市政协以参加全国政协第九期委员读书活动为契机,开展“团结在光辉的旗帜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进一步形成生动实践”主题读书活动,推动形成每日读书有主题、有领学、有导读、有讨论的读书模式。

线上,读书群搭建起24小时不落幕的学习平台。有委员每天到群里“打卡”学习、也有委员深夜一两点还在线交流……书卷常开、灯火不熄,“进入群聊、一起读书”成为委员学习的新常态。参加全国政协第九期委员读书活动的112天中,744位委员加入“群聊”,读书群总浏览量达18.84万次,委员交流发言超过23万人次。

线下,不仅把专家请进政协报告厅作辅导报告,还组织委员走出去,到中科院自动化所了解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成果、到中央新影集团观看历史纪录影片并座谈……一场场读书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吸引委员们热情参与。

在“键对键”与“面对面”的协同推进中,读书学习不断入脑入心。

在市政协这所“大学校”,学习是一以贯之的重要任务,贯穿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全过程。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加强学习的理念深深烙印在每个委员心中。

学,要紧跟新时代步伐。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创新举办政协报告厅学习活动,紧密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和委员履职需要,举办报告会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卫生、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

学,要创新形式提升质效。市政协以“京华书院”统领各类委员读书活动,以“今雨书院”助力“书香京城”建设,以市区政协联动建设的“悦读书屋”带动界别群众读书,三个读书活动已经形成品牌。创新举办“对话《觉醒年代》”“对话《岁月在这儿》”“对话我们那一天”“我和冬奥会”系列报告会,邀请主创人员与政协委员对话交流。各界委员在参与体验中回顾伟大历程、感悟时代脉搏,激发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增强了在新征程上继续团结奋进的信心和决心。

学,要建章立制形成常效。市政协形成了党组领导、学习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学习委牵头、各专委会和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学习工作格局。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以各专委会分党组为依托组织落实,以委员履职临时党支部为基本单元建立27个委员学习座谈小组,实现了委员学习全覆盖。2019年以来,累计8000余人次委员参加。

读书学习和履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赋能,产生了“1+1大于2”的效果。

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筑牢。委员们通过读书学习更加深刻认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政治优势,更加深刻把握了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更加深刻理解了作为政协委员的重大责任。

年度重点协商议题与读书活动一体推进,读书成效还体现在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中。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委员们通过学习提出的关于推动“两区”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大舞台

把“专”字招牌越擦越亮

胸怀“国之大者”书写履职精彩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成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惊艳世界……过去五年,我国大事多、喜事多、要事多。北京作为举办地,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其中,也凝结着市政协和各界委员的心血与汗水。

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时,广大市政协委员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场庆祝活动期间,市政协主要领导担任活动指挥部指挥,倾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200名政协委员参加国庆群众游行,同心铸就辉煌时刻;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激发出接续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强大力量。

北京冬奥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市政协领导牵头参与赛事服务保障,参与完成开闭幕式、冬奥村运行等重要工作,有力保障赛事成功举办。各界委员围绕赛事举办、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等主题建言献策,提出提案49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60余篇,为赛事成功举办贡献政协智慧、凝聚强大合力。

“政协力量”还在危急时刻彰显,委员们总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重要时刻冲上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界委员第一时间奔赴抗疫战线。据不完全统计,1500余名市区委员投身疫情防控,或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夙夜奋战;或投入科研攻关和物资生产,为战疫持续输送硬核支援。委员们累计捐款390余万元,捐赠口罩20余万只,捐赠其他医疗、生活物资价值2800余万元。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优势,委员们围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提交81件提案、232篇社情民意信息,为完善防控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凝聚起同心抗疫的磅礴力量。

努力在人民政协舞台上书写精彩、彰显价值,各界政协委员围绕事关首都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全市中心工作勠力同心、履职尽责。

五年来,各界委员深刻理解首都工作要在紧要处落好“五子”的重要意义,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助力“十四五”规划实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博物馆之城”建设、韧性城市建设等,通过议政性常委会、议政性主席会、议政会、协商恳谈会等平台建言资政,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五年来,为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广大市政协委员风尘仆仆、全力以赴,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三城一区”建设、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美丽乡村建设、城市有机更新、中轴线申遗保护、“双减”政策落地等议题开展考察视察和调研协商,精准“把脉”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力求“对症下药”破解难题;围绕接诉即办条例、种子条例、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开展立法协商;以重大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重点,扎实开展协商式监督,切实把民主监督职能落到实处,有力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胸怀国之大者,勇担责之重者。五年来,在各界委员的共同努力下,一件件协商履职成果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有的被纳入相关规划计划、有的推动了问题解决、有的促进了政策出台、有的转化为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措施。通过高质量履职,委员们践行初心使命、展现责任担当,把专门协商机构“专”字招牌越擦越亮,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

大平台

“政协来搭台,委员解民忧”

履职为民“连续剧”时时上演

“为市政协委员履职尽责、为民代言,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不久前,80岁老人林崇德来信感谢芦咏莉委员。

原来,在海淀区万寿寺路偏西马路中央绿化带有一棵百年老树,树南有一路段兼顾人行道和盲道功能。“这段路高于普通路面20厘米,健全行人经过都不方便,盲人更不可能在上面走动。有好几位老人反映曾被绊倒过或差点发生危险。”林老说。

芦咏莉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经过调研提出改造拓宽该路段。她的建议通过市政协平台反映后,得到了多个部门的重视。最终,路拓宽了、盲道也进行了修整升级,“附近几个小区的居民,连同由西向东去紫竹院公园的游客无不叫好!”林老激动地说。

“小改变”彰显“大民生”,这样为民服务的履职故事不胜枚举。

政协来搭台,委员解民忧。各界政协委员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牢固树立首善标准、“一线”思维,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解难纾困、化解矛盾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履职为民”情怀。

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履职为民的“连续剧”时时上演。市政协组织委员聚焦民生重点诉求,连续三年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服务,连续两年围绕回天地区、生活垃圾分类等议题持续协商建言。《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立法协商过程中,3500多人次委员参加180多次调研,提出的1400多条建言经过归纳论证形成67条立法建议。在正式实施的条例中,18个条文的修改完善吸纳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

不断探寻解决民忧之道,推动民生实事落地。五年来,市政协组织委员开展“助企纾困”等活动,走访民营企业,送服务包上门,积极反映企业诉求与建议,协助稳经济促增长;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定期深入乡村开展义诊活动,推动“120”与“999”热线整合,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地铁、学校和机关普及;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会界委员连续17年值守市总工会12351热线,带着职工心声上两会。

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方式,是反映民生民情的重要渠道。五年来,市政协广泛动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界委员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通过提案为首都各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坚持把协商贯穿始终,市政协创办“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全媒体直播栏目,让提案走出政协,委员、政府部门“一把手”、市民代表以对话形式共商,宣传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推动“双减”、停车、看病等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解决。

履职为民没有终点站,服务群众永远在路上。一个个认真调研的身影,一遍遍耐心细致的解答……五年来,各界委员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聚民众之智,在真情服务群众中解民生之忧,为推动首都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提升和民生福祉改善贡献政协力量,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和我们很亲”。

大家庭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把“同心圆”画得越来越大

回归祖国25周年,香江新画卷徐徐展开。这其中,北京市政协一支特殊重要力量留下浓墨重彩。

从设立之初仅3人,到如今已有60名港澳委员、70名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市政协这支力量不断壮大。

他们自觉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在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京港京澳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政治斗争中,他们从“绅士”化身为“战士”,走上街头、深入社区,组织动员港澳市民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央决定,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正是借由政协这个大家庭,结交到爱国爱港的志同道合者,才有更多机会发挥个人专长,贡献应尽力量。”李胥委员的一番肺腑之言说出了港澳委员的共同心声。

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五年来,市政协创新形式,完善机制,把每一项履职工作都作为促进团结的载体,让每一个界别都成为促进团结的纽带,每一位委员都争做促进团结的“因子”。

真心实意同党外人士交朋友。市政协建立分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打通“两个全覆盖”的“最后一公里”。坚持定期走访党外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民族宗教界委员和代表人士,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少数民族和宗教节日开展团结联谊活动,夯实凝心聚力的思想基础。

推动委员和界别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240余个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工作室(站)先后建立,从平均海拔1045米的门头沟区清水镇黄安坨村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外卖小哥、青年网络作家到少数民族群众,从科技馆到社区青年汇……嵌入城市不同方位的委员工作室(站),搭建起一座座党委政府和市民群众的“连心桥”,900余场各具特色的活动打通了委员联系群众、委员履职为民的“最后一公里”。委员工作室线下活动有声有色,线上宣讲“圈粉无数”,“委员讲堂·政协委员讲教育”系列网上讲座播出9期,观看量达630余万次。

面向社会传播共识,把“同心圆”画得越来越大。市政协积极宣传新时代新成就新变革,开展重大专项工作宣讲和委员讲堂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工作部署。委员们通过“脱贫攻坚”“宣讲百年精神、叙说百年故事”“感悟经典”《70年70人》等系列音视频节目,向社会各界传递团结奋斗正能量。近百位委员拍摄的《历史的开篇》,以“身临其境”“情景再现”的创新形式,引导各界委员增进共识、凝聚共识、传播共识,把更多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遇事与人民商量着办,市政协把看家本领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委员针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和特定群体利益诉求,深入基层和界别群众有的放矢地做好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增进团结的工作。共青团、青联界别委员工作室连续开展走进青年活动和“政协委员与社区青年面对面”活动,助力青年人成长成才,帮助他们真正肩负起“强国一代”的责任担当。

千条心、万条心、连成一条心。五年来,市政协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本版图片由市政协提供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