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责任担当书写履职答卷

以责任担当书写履职答卷

——北京市政协2020年工作综述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北京市政协紧密团结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坚持助力疫情防控与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同时发力,紧紧围绕事关首都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凝心聚力、团结奋进,有效发挥了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担当作为 同心抗疫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政协委员们第一时间做出了选择。

那就是以无畏精神与病毒正面决战。李海潮委员、姜保国委员各自率领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在抗疫的最前线救下一个又一个重症患者。孙阳委员、魏永祥委员积极动员组织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王拥军委员针对新冠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进行科研攻关;韦再华委员全天24小时在岗,收集、统计、分析每日疫情,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王以新委员在社区防控一线倾情投入密接排查和人员隔离工作。

那就是为保障救护一线,在岗尽责、死战不退。张誌委员带领企业员工争分夺秒研制检测试剂盒,赵毅武委员带领企业在短短5天内实现一条口罩生产线的从无到有,徐和谊委员带领企业组织生产负压救护车,张林琦委员带领团队投入疫苗研发,薛向东委员和员工们奋战在“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医院建设一线,港澳委员和工作顾问在关键时刻捐赠口罩、防护服、测温枪等防疫物资。

那就是积极建言献策,凝聚抗疫合力。面对疫情挑战,市政协召开视频会议200余次360多个小时,开展系列履职学习活动。委员、工作顾问、党派成员反映社情民意3600余篇,围绕复工复产、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等提出60余件提案。

为国履职,为民尽责,这就是政协委员的家国情怀。

以读书促履职提质增效

“读书”成了过去一年委员们之间交流的热词。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为拓宽委员视野、提升履职本领,市政协把学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总要求,以书为媒、以兴趣为纽带、以委员为主体、以专委会为依托、以履职平台为载体,在全体委员中启动读书活动。

在委员荐书的基础上,市政协根据《摆脱贫困》《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长城踞北》等图书,成立28个读书群。近七成委员依兴趣入群,在群主的带领下,读书、思考、讨论、实践。其中,市政协党组全体成员都担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群的群主。

读书活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委员履职平台APP的“委员读书模块”中,委员们可以轻松实现在线报名读书、在线申领图书、在线读书交流、在线阅读(听)电子书。在这个以书建立的线上社群里,委员们在理性有度、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在学习交流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学习,是政协事业进步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政协一以贯之的重要任务。

除了开展读书活动,市政协还切实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的作用,每季度分主题学习交流。为了更好知情明政,市政协紧跟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围绕援鄂抗疫、生物安全、民法典实施、北斗卫星导航、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垃圾分类等组织了27场各类报告会和讲堂活动,各领域知名专家带来权威解读。在过去的一年里,市政协共举办各类学习活动200余次,6000余人次委员参加。

“专”出特色“商”出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围绕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协商被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市政协协商工作全年。

“强化核心区政务服务保障功能”“研究制定更加精准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实施方案”“适度提高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首都经济中的比重”……去年12月4日,市政协常委会召开会议,围绕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专题协商议政。130余次各类考察座谈、40余次专题研讨、近4000人次委员及党派成员参与、累计7万人次市民群众通过网络等渠道提出意见建议……委员们的协商成果凝结成向市委提交的《对“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若干问题的综合建议》,涓涓细流汇成推动首都“十四五”新发展的巨大合力。

这就是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所发挥出的独特优势。

市政协着力提升“建”的质量、体现“专”的水平、突出“商”的特色,一年来围绕提高城市总规实施水平、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深化“吹哨报到”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议题深入协商议政;就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开展“五千委员齐参与、助力分类新时尚”民主监督活动,聚焦身边、周边、路边,深入调研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情况。

一年里,市政协共组织重点协商议政活动37项、审查立案提案1356件、组织各类履职活动740余次,1.95万余人次委员参加……一个个亮眼数字背后,是市政协为提升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打造凝聚共识新平台

广泛凝聚共识是市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年来,市政协积极推动多党合作,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通过举办暑期读书班和相关协商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组织港澳委员和工作顾问旗帜鲜明、正面发声,在协商中增进共识、增强团结。

除了做好政协组织内部凝聚共识工作,市政协还积极面向社会传播共识。去年5月,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关于加强委员联系群众工作的意见》,对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作出机制安排。其中,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委员工作室(站),成为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界别,做好联系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

去年7月31日,市政协首个委员工作室——共青团、青联界别委员工作室揭牌成立。此后,市政协委员工作室(站)陆续成立。这些工作室有的聚焦特定群体听诉求、送服务,有的关注矛盾突出的超大社区收集反映居民声音,有的为无组织依托、无特定场地的界别提供“公共服务”,还有的建在网上,让委员在更宽广的时空尺度上了解群众、贴近群众、联系群众。

截至目前,市政协已指导部分重点界别、重点地区建立了10余个委员工作室,指导各区政协建立委员工作站160余个,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联系群众活动。市政协还围绕脱贫攻坚,依托网络开展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和面向群众的委员讲堂活动。

正如市政协主席吉林所说,凝聚共识开辟了政协履职的新境界,广泛凝聚共识就要密切联系群众,在联系界别群众、基层群众中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意愿和自觉行动。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