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引领 典型示范 久久为功

精神引领 典型示范 久久为功

微信图片_202303031337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精神引领、典型示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性工作程序(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提炼精神—宣传推广—带动工作),典型报道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20世纪60年代,在党领导人民战胜严重经济困难的过程中,社会各界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雷锋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雷锋精神是对雷锋事迹进行的理论概括和内涵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在60年持续深入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推动下,雷锋精神为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促进了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今天,从党的宣传工作史视角探究60年来学雷锋典型报道的历史发展,对于总结经验,加强改进典型报道,更好地发挥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真实事迹 客观报道

雷锋事迹最早的媒体报道,见于1958年3月16日湖南望城县委的《望城报》:十八岁的拖拉机手雷正兴(雷锋原名)的日记体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在该报刊登。1959年11月10日辽宁鞍钢弓长岭矿党委的《弓长岭报》,报道了工人雷峰(雷锋曾用名)带领青年《抢救水泥》的事迹。196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前进报》刊登了新华社、《人民日报》辽宁分社(站)记者对战士雷锋进行现场采访和实地考察后撰写的人物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经《解放军报》《辽宁日报》改题转载后,雷锋的事迹开始广泛传播。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1963年1月8日起《辽宁日报》连续报道雷锋的生平事迹。1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国防部批准授予雷锋生前所在班“雷锋班”光荣称号的新闻。2月5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消息《辽宁青年学习雷锋》和社论《像雷锋一样战斗和生活》,第二版刊登通讯《永生的战士》配发插图、照片和罗瑞卿的题词,随后开辟《向雷锋学习什么》专栏,组织讨论不同岗位青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学习雷锋等问题。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辽宁省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新闻,第二版通栏标题加编者按刊发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并配发评论员文章《伟大的普通一兵》,第五版刊载《雷锋日记摘抄》和照片,随后开辟《学习雷锋》专栏,集中发表读者来信。2月8日起连续半个月,《解放军报》每天在头版或其他版面显著位置发表社论、长篇通讯和雷锋战友的回忆文章,报道全军学习雷锋的活动情况,并开辟两个专栏,还刊登了学雷锋主题的连环画、宣传画、歌曲、诗、鼓词等文艺作品。同一时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解放军生活》节目和少儿节目中连续报道雷锋的先进事迹、雷锋日记和歌颂雷锋的歌曲。

雷锋事迹宣传首次以重大典型报道的方式在各媒体自发展开,初步形成的雷锋精神伴随雷锋事迹走向全国。至此,无论是党的县委机关报还是省委机关报、军区报乃至党中央机关报、军报、团中央机关报、广播电台,对雷锋的报道基本上是由单一媒体独立开展的原创性报道,从基层媒体到中央媒体的记者、编辑都显示出“高度的政治敏感”和“坚强的群众观点”,他们深入群众,发现典型,总结提炼,针对各自读者群特点选取不同的角度切入,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报道,采写的文稿很少雷同,读者阅读不同媒体对同一先进典型的报道,往往能够产生很好的叠加强化效果。对于报道内容真实性问题,有关单位派调查组专程到雷锋家乡进行了核实。当时各媒体都很重视编读往来,典型报道普遍以开辟专栏的形式集中全面反映社会反响,注重发挥党报党刊耳目喉舌作用,成为党中央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的得力助手,为雷锋精神的继续凝聚提炼奠定了基础。

高位推动 精神引领

1963年2月初,《中国青年》杂志的编辑从媒体典型报道中,感受到雷锋典型意义重大,决定进行全面系统报道——出版两期合刊的“学习雷锋专辑”,并致信约请毛泽东为雷锋题词。2月22日,毛泽东应约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消息传开,《解放军报》迅速致信约请并得到了其他六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题词。周恩来的两次题词之一,“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成为这一时期雷锋精神的权威性概括。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中央书记处专门开会研究,决定将中央领导的题词集中发表。3月5日新华社发通稿,首都各报同时发表,在全国掀起了学雷锋宣传报道的高潮。

《中国青年》的“学习雷锋专辑”几经加印,发行量突破800万份,在基层宣传报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连续播出雷锋生前讲话录音、雷锋战友回忆雷锋的讲话录音以及全国各界广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报道;《星期演讲会》和《解放军生活》还延长节目时间,开办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专题,八一电影制片厂迅速拍摄了新闻纪录片《伟大的战士——雷锋》……学雷锋典型报道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电台、广播站全面展开。

这个阶段,后发媒体的事迹报道以转载为主,但转载时,大多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标题修改、内容删节等编辑处理,而不照搬照抄,以适应自身读者群需要。这种做法在文章作者和首发媒体的支持下,得以长期延续。后发媒体的反响性报道各具特色,展现了本地区本行业群众学雷锋的生动实践,引导学雷锋活动走向纵深。

解放军报编辑部的工作总结反映出当时的媒体共识:“雷锋的宣传大大启发了我们,对于典型宣传固然不应当勉强地去制造所谓声势,但是,当真正抓住了重大典型以后,就要满腔热情,敢于突出,敢于做集中连续的宣传。”不能简单地以“常规”为根据,为老一套的习惯所束缚。在宣传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视形势的发展,“根据运动发展中群众的反映补充我们的计划,绝不要凭主观框框行事”。

党中央将3月5日确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之后,每年3月5日,聚焦雷锋精神、报道学雷锋典型成为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后来的新媒体的常规做法,这也成为推动雷锋精神引领作用长盛不衰、纵贯60年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雷锋典型报道的高潮规模空前,历时三年。其间,“雷锋式伟大战士”——刘英俊等先进典型和群众中的学雷锋积极分子不断涌现,体现出精神引领的显著成效。

“文化大革命”期间,雷锋事迹报道的“高大全”倾向一步步走向极端,雷锋精神的斗争性被无限放大,新闻与文学的界限愈发模糊,无限拔高的形象在这一时期新闻典型报道和文学典型塑造中随处可见,雷锋典型的报道和学雷锋积极分子的报道都未能幸免。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党和国家工作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77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向雷锋同志学习》,《人民日报》时隔14年再次在头版刊登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同时发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推动了学雷锋活动的继续开展。

典型示范 与时俱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客观环境下,传统典型报道面临挑战。1982年,以雷锋为榜样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舍己救人牺牲,媒体的典型报道在激发群众学习英雄的热情同时,引发了关于“大学生救淘粪老农值得不值得”的大范围讨论,众多媒体参与讨论报道,在观点碰撞中,理所当然、居高临下、自说自话、单向灌输的说理方式疲态尽显。

1983年3月5日,遵照中央决定,《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大报纸重新发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手迹,其中邓小平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其后,对“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和张海迪先进事迹的大规模典型报道,凸显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强化个性色彩、散发情感温度的典型事迹和直观形象的报道方式让人耳目一新。3月11日,张海迪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3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放张海迪报告会实况录像,全国收视人数达到两亿,电视媒体为学雷锋典型报道的时代新篇注入了蓬勃生机。

1989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通知》强调,在党的全部工作中,宣传思想工作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1990年3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中央领导同志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学习》,其中江泽民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同版发表了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掀起了学雷锋典型报道新的热潮。

在全社会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各地群众立足岗位学雷锋,涌现出徐虎、李素丽等一批学雷锋先进典型。1996年4月,京沪多家媒体联动,合力推出“新时代雷锋”徐虎的报道,迅速轰动全国。《人民日报》通讯《普通劳动者的榜样——徐虎》、《光明日报》通讯《徐虎和他的报修箱》、《工人日报》系列通讯《好人徐虎的故事》和大量使用的图片透射出平实与亲切,先进典型人人可学的导向得到强化。

《经济日报》刊发《让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中国青年》杂志设立了专门栏目,将学雷锋与学习新的模范人物结合起来;《党建》杂志开辟了“弘扬雷锋精神”专栏,刊发《你吹你的冷风,我学我的雷锋》等文章;《瞭望周刊》在“当代中国人心态录”栏目刊发了《学习雷锋四人谈》,如实记录基层群众在学雷锋实践中的个性化思考……媒体自觉探索着学雷锋典型报道与时俱进的路径。

胡锦涛历来重视学雷锋活动,指出“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提出9个常态化项目和5个组织实施要点,特别提出:“新闻媒体要重视学雷锋活动的宣传报道,制定学雷锋活动新闻宣传方案,形成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宣传报道机制。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频率频道,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等多种形式,扩大学雷锋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全国深入学雷锋活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3月1日到3月22日,陆续在头版刊发《构筑当代中国的精神高地》《焕发亿万民众的道德热情》等系列评论员文章,《求是》杂志刊发《让雷锋精神永驻神州大地》,《光明日报》刊发《肩负媒体责任 传承雷锋精神》,《时事报告》杂志刊发《你们那里有雷锋吗》等文章。媒体报道在注重对雷锋精神创新阐释的同时,提出了营造有利于雷锋传人成长的氛围,提倡社会关心、爱护雷锋的传人,帮助奉献者解决实际困难等实践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重要性,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提倡“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2023年2月23日,“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这些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雷锋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促进了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创新。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4部门多年持续开展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全媒体广泛报道志愿者先进典型事迹,推动了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发展,“当代雷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的常态化典型报道,使雷锋精神散发出温暖的时代气息。

驰而不息 久久为功

学雷锋典型报道60年,热潮迭起。其中一些媒体坚持常态化持续报道,对增强典型示范的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注重继承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着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将学雷锋活动作为典型报道的长线选题。杂志在1983年创刊之初,就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绍群众性学雷锋组织和学雷锋活动典型经验,推进雷锋精神的时代阐释。在学雷锋典型报道低潮期,杂志陆续发表《初级阶段还要不要雷锋精神?》《有感于“雷锋出国”》《“热潮”前的冷思考》等文章,对于学雷锋活动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积极发声、回应、解疑、释惑。杂志还与其他媒体通力合作,开展雷锋精神系列连续报道,担当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权威刊物的守土之责。2004年,中国文明网创建,大力开展网上典型宣传,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专栏,常年进行学雷锋典型报道。2015年,《雷锋》杂志创刊,辽宁抚顺广播电视台“雷锋频道”开播,成为弘扬雷锋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2019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设立了“雷锋精神”“志愿者服务”栏目……各类媒体所设专门栏目,为学雷锋典型报道常态化、长效化实践的阵地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充实内容、坚守阵地,任重道远。

2022年8月15日,是雷锋牺牲60周年的日子,纪念性学雷锋典型报道展现出媒体融合的全新面貌:《光明日报》刊发文章《播下一粒种 花开六十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今天,他的故事有了更多续集!》《致敬缅怀!今天,雷锋牺牲60年》,“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刊发文章《你一直都在!》,新华网刊发文章《他离开整整60年了,可我们依然在想念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推出视频《今天,怀念雷锋》,辽宁日报·北国客户端推出视频《给叔叔的信》……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全面践行“四力”方针,努力实现技术手段、传播渠道、受众体验等多维度的融合创新,提高网络舆论引导力,做好典型宣传报道,未来可期。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学雷锋典型报道跨越60年,历久弥新,已经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继承优良传统、巩固政治优势,发挥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的经典案例。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坚定推进守正创新,雷锋精神璀璨的光芒,会不断照亮我们前进的路;雷锋,这个中国人熟悉的名字,将继续温暖亿万人的心。

(作者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