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朱兰:中医“治未病”与养生保健(3)

二、中医养生理念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养生。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从而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养生,也就是颐养生命的意思。中医传统的养生保健,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积极主动地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状态,从而避免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包括:天人合一的养生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身心合一的健康观。

第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天地之气与人体是相互贯通的。中医讲,天气地气,乃阴阳之气。天地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中医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要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中医注重阴阳平衡,并认为其非常重要。中医认为,“阳”是能量,是人体功能外在的表现形式;“阴”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怎样区分阴阳?中医认为,凡是向上的、向外的、活动的、热的等,都归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寒冷的、静止的等,都归属于阴。再比如,背为阳、腹为阴。古人认为,人们在田里弯腰劳作时,背部是朝着太阳的,即背为阳;腹部是面向地面的,即腹为阴。中医认为,如果人的阴阳平衡失调,就会造成阳盛阴衰或者阴盛阳衰,这就容易使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衡,因而出现疾病。因此,中医养生更强调阴阳平衡。药物的使用也要讲阴阳平衡。在临床上,西洋参是用来补阳补气的,同时它还有滋阴的作用;党参虽然也是补气的,但它同时也具有温补作用,用多了会有燥热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用西洋参还是党参,都要听从大夫的建议,不能随意使用。此外,在用药过程中也要注意阴阳平衡,不能单纯只用一种药,这样补益太过也会造成身体不适。

第三,身心合一的健康观。中医养生不仅重视形体的保养,更重要的是重视心灵的修养和锻炼,要增强自身涵养,遇事不要过于着急。烦躁出汗、睡不着觉等都是临床表现,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却有很多。举个例子,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面神经麻痹造成的,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从中医来看,医生就要分析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面神经麻痹,是遇到着急上火的事情了,还是工作太忙了,要判断是什么证候,既要有整体调整,也要进行局部治疗。在治疗疾病时,要从身和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养生也要注意身心合一,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避免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养生应注意什么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成了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养生要注意下面六个方面。

(一)顺四时

要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来颐养阳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节阳气比较旺盛。春应肝,肝像树木一样要调达。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春季要平和,让肝气调达。肝脉在春季比较旺盛,这时人就容易急躁,高血压病人血压也容易升高,因此在春季我们要调整心态,让自己尽量平和,这样肝气就容易调达顺畅。夏季养生要先养心。特别是患有心脏病、慢性病的患者,在夏季要特别注意身体健康。在夏秋之间,还有长夏,长夏是湿热最盛的季节。在长夏这个季节,一定要注重养护脾胃,尤其是脾。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要伤及脾胃。秋应肺,中医讲“肺为娇脏”,容易受到外来邪气的干扰,因此秋季要注意保护我们的肺脏。秋季比较燥,肺脏易受寒冷之气和燥邪的影响,出现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疾病。因此,秋季保健重在养肺。冬应肾,肾是先天之本。养肾的目的就是为了养护我们的先天之本。我们强调要顺四时,就是因为我们所有的脏腑功能的运转都和四季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养生,也就是要遵循四季的变化调整我们的机体。

(二)节饮食

民以食为天,中医养生提倡饮食有节。饮食的吸收和运化,贵在脾胃健运。如果脾胃健运,我们的器官就能够得到水谷精微的充养。中医养生非常重视脾,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意思是饮食过量,暴饮暴食,不加以节制,就会损伤脾胃。节饮食的目的就是要保护脾胃。大饥大饱、过寒过热、挑食偏食等都是于养生极为不利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我们要以五谷为养的养生理念,努力做到饮食有节。同时,一日三餐要按时、按量、按质,这样人们才能有精神、有精力,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三)调情志

中医养生非常重视调情志。如果出现情志异常,就可能使人的情绪失控、气血逆乱、气机失调,就容易百病丛生。因此,古人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我们对任何事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用包容的心态看待事情,没有任何不良情绪的影响,气机就顺畅,一切都很正常,疾病又从何而来?人的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但如果某种情绪过度,就会出现反常,就容易引发疾病。中医讲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因此情志的调整、情绪的稳定非常重要。

(四)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经常运动会使人精力充沛、身体强壮。名医华佗就倡导人们锻炼身体,防止疾病。“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要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方式,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中医强调,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养生是要适度进行锻炼,不能无度。

(五)慎起居

《黄帝内经》记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原因就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我们要合理安排起居作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建立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活动规律,才能保持身心健康。起居有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要持之以恒。

中医养生讲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讲,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春三月和夏三月,之所以要夜卧早起,一方面是因为白天劳作的时间多,另一方面是因为由春到夏,气温不断攀升,阳气渐进阴气渐退,早起劳作正好符合整个气机生长的规律。秋天阳气收敛,阴气渐盛,这时人要早睡以避免被渐盛的阴气侵扰。冬天太阳落得早,所以就要睡得早,早晨太阳升起得晚,所以要起得晚。

(六)服药饵

人生在世,禀赋各异。服药饵也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服药饵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顾护先天和后天。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气充盛,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就旺盛,衰老的速度就慢。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一定要养护好脾胃。

第二,着眼于补虚泻实。阳虚补阳,阴虚补阴,气虚补气,血虚补血。举个例子,有的病人在做完手术以后,想吃点阿胶补血,当然阿胶确实是滋阴养血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补益过程中不可以无度,具体怎么吃、吃多少都要听医生的意见。

第三,调和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把阴阳平衡调整到最切合的平衡点是最好的,在辨识体质的前提下服药饵。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随意补,如果补的不正确反而会引起疾病。

总之,中医养生包括行为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药物养生、经络养生等丰富的养生文化和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健康、保健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真正体现出健康和保健的含义,不再只是治疗疾病,而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预防疾病。要让所有人都能有更高质量、更充满活力、更有意义的生命。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