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4月:在实践中摸索前行

1923年4月:在实践中摸索前行

毛泽东和李达创办《新时代》杂志

1923年4月10日,由毛泽东主创、李达主编的《新时代》杂志在长沙正式创刊。

1921年8月,毛泽东和何叔衡等早期中共党员合作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自建校以来,该校一直重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先进革命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经过近2年的发展,湖南自修大学在办学上初具规模,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卓有成效。美中不足的是,学校在宣传思想方面仍有欠缺,难以满足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迫切需要。因此,如何加强理论研究和思想宣传成为摆在毛泽东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923年初,毛泽东和李达等人决定以自修大学的名义创办一份杂志。在商讨刊名时,李达说:“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革命时代,又是干着前人没有干过的开创性的事业。”提议将杂志定名为《时代》。毛泽东则建议:“用列宁的话说,现在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所以,我想在这个‘时代’前面加一个‘新’字。”最终,李达同意了毛泽东的意见,《新时代》得以正式定名。

1923年4月10日,《新时代》第1期正式出版。创刊后,《新时代》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以《新时代》杂志为平台,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问题各抒己见,发表了一系列重磅文章,其中著名的有毛泽东的《外力、军阀与革命》、李达的《何谓帝国主义》等。

随着杂志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湖南反动当局对它的管制越来越严。1923年7月,由于反动军阀赵恒惕阻挠,《新时代》在出版第4期后被迫停刊。11月,湖南自修大学被赵恒惕查封,此后未再复校。受此影响,作为自修大学校刊的《新时代》杂志也只能随之终刊。

《新时代》杂志对湖南革命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引领了一大批青年学生投身革命事业,其中罗亦农和李维汉等青年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锋,坚定地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中共中央迁至广州

早在1922年,就曾有过多次关于中共中央是否要迁往广州的争论。当年3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希望中共中央迁到孙中山所在的广州,以便利开展国共合作。但是,基于对孙中山和国民党的了解以及对广州局势的判断,中共中央认为迁至广州未必会带来积极效果。经过综合考虑,中共中央对马林的建议予以拒绝。同年7月,马林向共产国际提交报告,强调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并再度提议将中共中央迁至广州。最终,共产国际接受了马林的提议,并于7月18日指示中共中央:“将驻地迁往广州。”但因广州时局不稳,南迁之事在之后的较长时间里一直未能实现。

1923年2月,“二七”惨案发生后,上海工人运动持续受挫,党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孙中山领导下,广州的政治环境逐步稳定下来,革命气氛日益浓烈,国共关系迅速升温。在这种情况下,马林认为,广州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较适于召开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因此再次建议中共中央迁至广州。经过讨论,中共中央决定接受马林的建议,将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往广州。

1923年3月,陈独秀率先前往广州,与孙中山商讨国民党改组事宜。李大钊、毛泽东和瞿秋白等党的领导人紧随其后。4月底,中共中央机关正式迁至广州,开始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顺利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至国民革命和帮助国民党改组等方面。

中共中央迁至广州后,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国共合作的进程逐渐加快,但与此同时,之前担忧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显现。在广州期间,出于加强国共合作和推动国民党改组的考虑,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以及国民党的各项事务提出了较多的批评与建议。这些批评与建议是对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的积极推动,但引起了一部分国民党人的不满。受此影响,中共中央多次受到国民党的限制,中国共产党在广州的活动范围日渐缩小,革命活动日益受阻。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离开广州,返回上海。

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委员会成立

1923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期旅莫支部委员会选举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选举罗亦农、赵世炎等人为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委员。

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是中国共产党以留苏学生为主体建立的支部组织。1921年2月,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外国语学社派遣刘少奇、罗亦农和任弼时等人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学习,成为东方大学中国班的首批学员。当年年底,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东方大学中国班的党员和团员共同组建了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隶属东方大学总支部领导,刘少奇任支部委员。

1922年11月,陈独秀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专门前往旅莫支部看望支部成员。他对支部的发展给予肯定,并希望可以派遣更多学员到此学习。此后,赴莫学生日益增多,旅莫支部规模不断扩大,成立旅莫支部委员会以加强支部建设等工作也就很快被提上了日程。根据上级安排,1923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期旅莫支部委员会选举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共旅莫支部委员会正式成立,罗亦农成为支部委员会的首任书记。

中共旅莫支部委员会成立后,支部的组织结构逐渐清晰,党组织的工作能力显著增强。1925年,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简称“中山大学”)开始办学。年底,中国共产党中山大学莫斯科支部成立,并逐步取代了中共旅莫支部。半年后,中共旅莫支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共旅莫支部委员会的成立,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留苏学生中的影响。在其存在的3年多时间内,支部委员会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团结进步青年和培养革命骨干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旅莫支部的领导下,大批进步青年积极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党员队伍持续发展壮大和革命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作者简介: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海桦,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