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自觉性

努力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自觉性

[中图分类号] D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5-0017-0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要不断提高对调查研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调查研究的内涵外延和主要特点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调查研究作出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改进调查研究。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开展调查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调查研究,明确其内涵和外延,知晓其特点和要求。

调查研究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自觉活动。调查研究由调查和研究两个前后相继又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阶段组成。为了明确概念、分析研究,我们常把调查和研究分别论述,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密不可分,调查中有研究,研究中也有调查。

调查研究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但并不直接改造世界。因此,调查研究的最高标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科学把握,要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作为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活动,调查研究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主观能动性是指调查研究是主动开展并在一定思想指导下的自觉活动,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也需要有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来指导。社会历史性是指调查研究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活动,必然要受具体的主体、客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只能接近真理、不能终极真理。

调查研究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调查研究,可以涵盖一切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但大多是指社会领域的调查研究,也称其为社会调查。狭义的调查研究,特指党政机关所开展的主要以服务决策、推动工作和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为目的的调查研究活动。社会机构和人员受相关部门委托所开展的、直接服务党委政府和相应决策机构的调查研究,也可归于这个范围,但二者有区别。中央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应是指这种狭义的调查研究。

党政机关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从主体上讲,有领导调研和职能部门调研。从内容上讲,领导的调研可以分为视察考察、会议调查、课题系统调查,职能部门的调研可以分为课题系统调查、专题即时调查、委托联合调查。从方法上讲,调查有文献调查、集体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研究有矛盾分析、定量分析、逻辑思维分析等基本形式。

狭义的调查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调查研究的主体是各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开展的调查研究是调研与执行的统一。调研主体的性质决定了党政机关的调查研究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执行为目的,调研与执行相融合。二是调查研究的客体是各级机关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就决定了调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工作中所涉及的一切问题,也决定了调查研究必定是各级党政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各级干部来说,调查研究不是该不该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好的事项。各级干部都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调查研究中去,通过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与决策执行的能力和水平,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三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推动工作和转变作风的过程。区别于一般的决策研究,调查研究是在党政机关体制内开展的一项工作。而在功能上,调查研究除了一般决策研究所具有的服务决策功能外,还有保障决策执行、推动各项工作和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特殊功能。四是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调查研究必须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时效性是指在时间上不能搞“马后炮”;不能为调研而调研,与工作“两张皮”。针对性是指必须针对决策和执行中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可操作性是指调查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研究和考虑各种主客观条件,实事求是地提出决策执行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切不可无的放矢。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调查研究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

我们党之所以把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就是因为能不能做好调查研究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得失成败。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什么时候我们重视和做好了调查研究,党的事业就顺利、就发展、就前进;什么时候我们忽视或没做好调查研究,党的事业就受到挫折、就失败。基于此,才有了毛泽东对全党“不调查不研究就不得了,就要亡国亡党亡头”的严肃告诫。“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这个方法是可取的。”

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工作方法。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不仅率先垂范,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亲自作社会调查,撰写了许多对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调研报告,而且对调查研究及其重要性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要求各级干部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谋事”是决策的形成过程,“基”是前提和基础。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来源于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和决策的难度。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就是选择。在管理活动中,大家常讲细节决定成败,但如与决策联系起来看,其实细节决定成败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决策决定成败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也就是说,细节处理不好,不一定失败,而一旦决策选择出了问题,管理活动一定会失败。我们常批评有的决策者“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怎样才能做到“情况明,决心大,点子对”呢——调查和研究。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决策的超前性、风险性特征,使领导者的决策选择很艰难。这是因为,当我们作决策选择时,会面对许多潜在因素,甚至是不确定因素。只有通过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潜在因素和事物的本质,才能对不确定的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作出科学判断。另外,决策选择还会涉及到利益的博弈,社会因素的影响,会使决策选择更加艰难,也更凸显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成事”就是决策的执行过程。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道”,也就是“必由之路”。这主要是针对有的同志认可调查研究对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却又觉得调查研究对决策执行者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所讲的。其实,对决策正确地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毛泽东曾批评对上级决策照抄照搬是一种消极抵抗。而积极的态度则应是把上级决策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在决策执行中把上级的决策学懂弄通和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查清吃透。两者都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现。

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调查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两种重要功能。一个是在政治建设中科学决策、推动工作的功能,一个是在作风建设中转变作风、联系群众的功能。两种功能同等重要,都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在重视和强调调查研究在政治建设方面重要性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在作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是我们执政的社会基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而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风险考验。如何转变作风,联系群众,坚持执政为民,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大的政治课题和严峻的执政考验。

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转变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通过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各级干部不仅可以集中民智,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决策,而且可以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更好地端正立场、体会责任。同时,在调查研究的交流沟通过程中,群众也能够加深对各级机关工作的认知、理解和支持。因此,调查研究作为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重要渠道的功能,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调查研究的过程,也应该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

始终坚持调查研究的高质量高标准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没有正确、科学的调查研究,同样没有发言权和决策权。搞清楚什么是正确和高质量调查研究,坚持调研的高标准,才会有努力的方向。

第一,高质量调查研究的标准。客观真实是高质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一,但不是评价调查研究质量的最终标准。这是因为,真实的客观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具有质的多样性的客观事物及其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总是呈现出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两面。真正高质量调查研究的标准应该是客观真实基础上的准确,即抓住本质主流规律,揭示必要性、可能性、可操作性。

高质量的调查研究,不应是仅仅反映客观的真实情况,更不应是表面现象的堆砌,而是通过对调查掌握的大量事实、数据、材料的科学抽象,抓住调查对象的本质、主流和规律。本质揭示的是“是什么”,是通过对各种现象、多样性的质的深入分析,所发现的具有根本特征的质的规定性;主流反映的是“怎么样”,是通过定量分析研究所形成的对各种具有特定性质的事物、群体在总体中状态和量的判断,反映的是在数量上的多数,对研究和把握主流在分析群众意愿方面具有决定性意义;规律体现的是“该如何”,是由事物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所决定的客观发展趋势,探索和把握规律对于提高自觉性、掌握工作主动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调查研究的质量高不高,不是仅看组织规模有多大、持续时间有多长,更不是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是不是能够透过各种现象,抓住本质、主流和规律。开展调查研究切忌只调查,不研究。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不可能是高质量的调查研究。

第二,充分估计调查研究的难度。高质量调查研究对做好工作十分重要,但要取得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并不容易,必须充分估计开展调查研究的困难程度。调查研究追求的工作目标和最高标准,就是客观掌握实际情况,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要实现这个目标和达到这个标准,需要努力克服四个方面因素的干扰。

首先是调研主体的认识因素。要做好调查研究必须学习、研究和掌握有关调查研究的各种知识,使调研工作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其中,积极开展和切实加强对调查研究的研究,对于深化学科建设、增强调查研究能力、提高调查研究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调研主体的社会因素。从事调查研究的人是社会的人,其行为必然受到自身所处社会条件的制约。端正调研人员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非常重要。调查研究必须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否则,要么调查不到真实情况和本质规律,要么调查到了也不敢讲、不愿讲。

再次是调研对象的认识因素。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的客观事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首先也只能直接接触到其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件十分艰辛的工作,必须付出极大努力。

最后是调研对象的社会因素。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时候,被调查单位和个人并不愿意把真实的或全面的情况告诉我们,需要我们排除各种干扰,才能摸清情况、抓住本质、掌握规律。

在学习和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和深化对调查研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努力践行和坚持高质量调查研究的标准,是扎实开展大兴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认识提高了,方向明确了,才有可能搞好深入科学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康庆强,北京市委研究室原副主任、巡视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