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

努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事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日益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备受世界瞩目。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解决好真懂真信的问题。要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问题意识,把研究回答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大问题,研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坚持为人民做学问。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真正英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毛泽东同志指出:“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之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的事业,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事业。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肌无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拓展,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提供了丰厚底蕴。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就要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推出更多具有原创性的精品力作,着力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大力弘扬优良学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待学术的态度必须严肃认真,对自己研究的领域充满热忱,努力追求学术上的进步,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前后耗时40年,其间充满艰辛。在学风方面,我国许多著名学术泰斗都作出了光辉典范。费孝通先生曾明确指出:“(要认识中国社会)首先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探讨客观规律。科学之道在于实事求是,科学结论不能靠主观臆想。”后来又在《社会调查自白》一书中专门提到:“具体方法的掌握离不开方法论的指导,归纳起来说就是三句话,坚持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人民做学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就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为人民做学问,深刻阐发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可为!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