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吴锡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及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

二、 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

(一)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

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有三个特征:第一,必须符合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第二,北京的文化产业既有经济产业属性,更有意识形态属性。我们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当二者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需要服从社会效益。第三,北京是我国首都,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提升国家软实力。同时,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凝心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北京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第一,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区域贡献力稳步增强。

第二,市场主体质量较高,市场活力保持较强韧性。

第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当前,我们在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占比很大,“压舱石”作用明显。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占比提高。以数字出版、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为代表,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的收入逐年增加。数字文化核心产业是指同时符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和《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40个行业小类。2022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合17997.1亿元。其中核心领域实现收入合计16339.4亿元,占文化产业总收入90.8%。文化科技融合成效明显,2022年北京“文化+科技”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857.8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1.8%。

从全国来看,北京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当前,北京的文化产业龙头地位稳固。但是,我们的不足同样明显,比如,我们的文化产业门类虽然齐全且发展相对均衡,但特色不鲜明。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