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熊李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路径

微信图片_20231020153403

熊李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高端论述

点此查看学习课件

 

1

 2023年10月17日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 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理念。持久和平、普遍安全涉及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涉及人类发展问题。

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有五个“坚持”分别对应了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第一,“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第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第三,“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第四,“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第五,“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综上所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特点背后是五大基本理念。也就是说,人类只有通过对话协商才能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如果通过冲突的方式谋取所谓的“和平”,就是南辕北辙了。世界的安全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所有国家都安全了才是普遍安全,这需要世界各国在国际安全体系中共建共享。共同繁荣是指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发展,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其他国家的价值观之上。开放包容是指要真正有效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社会就必须进行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清洁美丽是指人类要重视环境问题。

近年来,我国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这两个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具体的方向指引。

一、全球发展倡议的六大要点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过去几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的夹击下,全球发展事业面临严峻挑战,贫困问题不断加剧。2022年9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不确定的时代,不稳定的生活:在转型的世界中塑造我们的未来》指出,各种不确定性正在层层累积、相互作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动摇生活根基。广泛的挑战正在造成巨大的不确定性,2020年、2021年,全球人类发展指数首次出现连续两年倒退。

在此背景下,全球发展倡议为重振全球发展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同体指明了路径。

(一)坚持发展优先

2

2020年5月11日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发电板(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坚持发展优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处于核心地位。无论是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还是着眼当前国际安全与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发展是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2015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国际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一论断深刻阐释了发展与地区安全、发展与人权保障、发展与人民福祉之间的深刻关系。第一,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人类要想真正维护和巩固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的安全是离不开发展的。遍观全球近年来的大小冲突,其根源都是当地深陷发展困境。第二,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离开发展,空谈人权,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可以说,不同种族、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都拥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权利,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诠释了全球发展事业的宗旨目标和推进主体。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来自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光辉写照。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的讲话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可以说,无论是消除疫情影响、重回生活正轨,还是平息冲突动乱、解决人道主义危机,根本上都要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展是为了维护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同时,发展需要充分调动世界各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坚持普惠包容

坚持普惠包容指明了全球发展事业的价值导向。相比世界经济总量的增长,如何着力解决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显得更为迫切。虽然世界经济这块“蛋糕”已经足够大了,但是这块“蛋糕”怎么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2022年9月,瑞士信贷研究院(Credit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发布的《2022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排除汇率变动因素,全球总财富2021年增长达到12.7%,实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年度增长率,然而,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全球财富的比重由2020年的44%上升至46%。这说明,全球最富有人群占有的财富越来越多,贫富差距巨大,尤其是近年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世界银行每两年发布一期《贫困与共同繁荣》报告(Poverty and SharedProsperity),该报告在2020年和2022年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贫困问题更趋严重,疫情的肆虐导致全球极端贫困率在2020年出现二十年来的首次上升,全球减贫事业遭遇1990年以来的最大挫折。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往往最容易受到冲击和影响的群体是贫困人群,而富裕人群在面对重大危机的时候,往往具有更强的抵御能力。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贫困问题更趋严重的原因。有鉴于此,当前全球发展事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普惠包容的发展,让更多人从世界经济与全球财富的增长中获益。

(四)坚持创新驱动

坚持创新驱动明确了全球发展事业的前进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世纪下半叶,在世界上蔓延着一种危机,就是有限的地球资源如何承担人类无限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当有一天地球资源耗尽的时候,人类文明是不是就走到终点了?这种危机感在21世纪迎来转机。因为人类的科技创新,让我们看到了突破资源瓶颈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经济增长已经逐渐走出了资源依赖的路径。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再到党的二十大,都强调了“创新”。同时,世界也正在经历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如果我们能将“蛋糕”越做越大,将经济财富创造得越来越多,就有利于发展事业向前推进。

无论是应对公共卫生危机,还是推动经济复苏和增长,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需要国际社会进一步深化合作。国际合作与国家间的良性竞争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科技创新不应成为世界分裂与对抗的武器,而应成为全球发展与共同繁荣的第一动力。

(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webp

中欧班列(西安-塔什干)陕乌经贸合作隆基绿能光伏组件出口专列在西安国际港站准备发车。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摄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全球发展事业的可持续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

我们不仅要实现普惠包容、创新驱动的发展,还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虽然人类已经有了突破地球资源瓶颈的能力,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发展可以无视生态文明的可持续。我国在发展的同时,一直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取得许多成就。不仅如此,我们为了推动国际社会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速绿色转型,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等国际重大多边场合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能只靠一个国家努力,全世界的人民都要形成环境保护的共识。最近有个别国家将自己的核废水排进大海,这绝非该国私事,因为任何国家都不能重视一己私利而无视国际社会的公共利益。

当前,中国已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核心预算的最大捐助国,并且主动设置了“3060”目标,即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到目前为止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最短时间表,率先在国际环境政策领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

(六)坚持行动导向

坚持行动导向是全球发展事业的落实关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喊喊口号,拉拉标语,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过去数十年间,为推进全球发展事业,尤其是欠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发展,全球社会提出过不少倡议,但是,很多倡议雷声大、雨点小。比如,2021年6月,七国集团峰会发表声明,为满足广大中低收入国家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推出名为“重建更美好世界”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规模高达40万亿美元。该计划尽管看似雄心勃勃,却在七国集团内部各种争执中很快陷入僵局,现在该计划已经沦为过去式了。所以,为了全球发展事业的推进,提出一个倡议并不难,难的是真正地有效落实。

在此背景下,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必须坚持行动导向,这为全球发展事业注入了强大的行动力,高度契合广大欠发达国家与地区人民的发展需求。我们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主要聚焦于八大重点领域,分别是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第一,减贫是当前广大欠发达国家与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如果连减贫都做不到,如何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普惠包容的发展?所以,首先要解决贫困问题。第二,粮食安全。当前许多欠发达国家与地区并没有完成工业化,此外,他们还面临非常严重的农业生产问题。如果大家连肚子都填不饱,何谈发展?第三,抗疫和疫苗。前几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受损害最严重的是欠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人民,他们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更没有有效的药品予以应对。因此,许多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第四,发展筹资。有个词叫“第一桶金”。“第一桶金”的重点不是说赚到的第一笔钱,而是突破了自我的资金瓶颈,可以以“第一桶金”为基础,挣到第二桶金、第三桶金,然后实现个人财富的可持续增长。那么,对于经济欠发达国家与地区来说,发展筹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第一桶金”是欠发达国家与地区未来经济起飞的最基本保障。第五,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与地区,不能像发达国家过去那样,将经济发展建立在对地球资源无限的消耗与环境的破坏上,而是要发展绿色经济。第六,工业化。一个国家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走工业化道路,只有工业化才能高效、高质量地为人类提供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第七,数字经济。当前,人类的物质财富增长,已经越来越不依赖地球的物质资源了,因为已经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也就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可以帮助全人类有效摆脱对于地球资源的过度依赖。对于新兴国家来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抓住数字经济这个历史机遇。第八,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最大的特点就是聚焦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从公路、铁路到港口、机场,以及油气管线,各国以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实现了人流和物流的有效畅通,这对于各国经济的共同繁荣是巨大的支撑。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起飞,首先要建设基础设施,如果没有基础设施的支撑,则很难实现高效高质的经济增长。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资,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回报,这就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想突破经济起飞的瓶颈,首先就必须能够筹集到足够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的投资,这至关重要。

这八大重点领域是高度关联的整体。如果一个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能在这八大重点领域有所成就,那将会对这个国家所在地区,以及这个国家本身的发展大有裨益。这八大重点领域既强调民生福祉,又立足各国长远发展,是欠发达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先行动方向。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不仅是一个倡议,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纲领,其极具可行性的价值体系和行动蓝图,为全球发展事业注入了强大信心和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范璧萱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