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当前,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形势以及新的战略机遇。要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要牢牢把握、用好新的战略机遇,又要善于化危为机、从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从国内形势来看,一是改革发展面临深层次矛盾;二是党的建设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三是外部打压遏制随时升级。
从国际形势来看,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三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四是世纪疫情持续影响深远;五是逆全球化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六是局部、全球性问题加剧。
那么,我们经常听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根本动力在于科技革命的突破性进展和制度的伟大创新。
第一,全球化进程百年之变。世界范围的商品大流通、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技术大发展、人员大流动、信息大传播不断深入发展,深刻影响当今世界的发展、交往、思维模式。
第二,世界经济格局百年之变。随着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延续几个世纪的大西洋时代已经演变为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洋”并举并重的时代。
第三,国际权力格局百年之变。伴随经济中心的逐步多元、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的态势更加明显、多极化进程稳步向前,特别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在实现政治独立之后开始追求发展和复兴,在国际地位影响力逐步增强。
第四,全球治理体系及规则百年之变。随着全球治理主体和议题更加多元,以及全球治理规则和理念加速演变,过往的全球治理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向。
第五,人类文明及交往模式百年之变。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开始成为知识、技术、信息的生产源和传播源,在方兴未艾的新技术、新产业革命中不断崭露头角,同时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完善和一些转轨国家在制度上不断探索,世界范围的思想、观念、制度、模式也呈现出日益多元的格局。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战略安排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史无前例、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创的一条人间正道。这一道路,鲜明地体现出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创造性地建构了以人民本位、共建共享、自觉推动、和平发展、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等为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全面超越了以资本本位、逐利本性、自发生成、丛林法则、全面扩张、唯我独霸等为主要特质的西方现代化。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多姿多彩的世界,必然也意味着多样多元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理论和实践,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