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高质量发展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富强,不仅需要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需要经济质量的提升。有量无质的发展,必然是大而不强。
今天,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但也要看到,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发展仍有很大差距。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资本等要素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经济的质量和韧性,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一)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方式和成效,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有力指导了我国新的发展实践。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有效破解一系列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征程上,必须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和重要支撑。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那么,这里有两个指标,第一个是质量第一,第二个是效益优先。
质量第一是不能简单地就微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治理质量来谈的,而应该更注重宏观质量的特征和核心表现。效益优先体现为质量和效益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不能简单地以降低效益的方式去寻求所谓的质量改善,也不能以所谓的质量提升的逻辑,来把一些低效益的生产方式和模式作为重要推广对象。所以,我们要讲质量第一,同时还要效益优先。
下面,我们从六个方面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第一,宏观层面。我们需要发展的稳定性、发展的均衡性、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公平性。
第二,中观层面。我们要不断进行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著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
第三,微观层面。我们必须要具有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持续创新、品牌的影响力、需求的捕捉力、先进的质量管理等。
第四,质量变革。经济发展结果要求不再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率为目标,要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升经济发展的综合质量。
第五,效率变革。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摒弃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要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要素配置扭曲的改善。
第六,动力变革。经济发展动能要求不应长期以大量要素投入的低成本优势来驱动,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同时,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和主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第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动力和动能。
第三,现代金融。现代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实体经济的质量提高、规模扩大、效率提升为目标的产业支撑。
第四,人的本身。人在生产过程当中提升技能,而生产的不断发展又为人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坚实支撑,从而形成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的积累。
(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高质量发展必须瞄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断深化,必须聚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持续升级,必须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谋篇布局,必须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统筹发力。
第二,必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第三,必须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我们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第四,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第五,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攻坚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