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经济

【强国讲堂】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与重点方向

报告人:杨丹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简 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提出要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将“质量强国”放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分的重要段落,更加强调了建设质量强国的时代意义。本期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杨丹辉教授从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内涵方向两个方面出发,深入解读了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相关内容。
总播放:25058
发布时间:2023-11-09 13:28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杨丹辉教授总结了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一是建设质量强国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即全球实体经济领域竞争加剧对我国建设质量强国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即质量强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协同,是提升商业诚信、增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有效手段。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杨丹辉教授指出,质量强国,在宏观层面上主要指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提升,在中观层面上主要指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质量提升,在微观层面上主要指企业经营质量的提升;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府治理三大领域;以质量技术基础、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监管为支撑;以《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的八个方面重点任务为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

     

    QQ图片202310101111165454

    杨丹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课件

    一、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1.质量强国建设的发展阶段与内在条件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就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出“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五部分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部署“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时,要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这也是“质量强国”的表述首次正式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建设质量强国,在报告的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这是继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质量强国之后,党代会报告中又一次提出建设质量强国。2023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从“质量强国”作为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被连续写入两届党代会报告中,足见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更需要我们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建设质量强国”的时代意义。

    2.发达国家经验的比较借鉴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及产业转型的节点时期,都曾将质量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而后发国家的实践更为典型,如德国和日本。20世纪50年代,德国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国策,制造业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用质量去竞争”逐步成为大多数德国企业的自下而上主动转型的方向,很快“德国制造”便成为全球工业品品质和信誉的代名词。在德国,对于技术、效率、品质近乎苛刻的追求,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德国制造”的灵魂。

    20世纪60年代,战后日本的产品质量问题曾非常严重,“东洋货”一度成为劣质品的代名词。为提升日本制造的国际形象,塑造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竞争力,日本政府主导实施了“质量救国”战略,在全国范围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为此,日本科学技术联盟设立质量管理研究小组,创立了质量管理月等质量改善制度。在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推动下,日本企业相继实施了持续改善效率和质量的经营管理哲学和具体做法,促使日本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显著提高。“质量救国”战略为日本1960-197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并最终推动日本工业竞争力超过美欧,彻底扭转了日本制造的国际形象。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世界第一”的地位遭受日本质量高、价格低的工业产品的严重冲击。为此,美国政府提出,若想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获得质量领域的领导地位是至关最重要的,经济上的成功取决于质量。1982年,美国在全国开展强化质量意识运动。1987年,里根总统签署《质量振兴法案》,批准设立国家质量奖。通过一系列质量促进政策,美国在汽车、半导体等多个产业领域重夺世界第一宝座,再次确立了全球霸主地位。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以提升产品质量、强化质量管理为抓手,实现产业转型,提升国家形象,推动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普遍做法,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